余姚加快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

凝心聚力抓落实 奋发有为创新业

    2016-02-16 14:13
摘要:伴随春天轻盈从容的步伐,带着十二五发展满满的收获,余姚意气风发踏上十三五发展新征程。 余姚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发…
   伴随春天轻盈从容的步伐,带着“十二五”发展满满的收获,余姚意气风发踏上“十三五”发展新征程。
 
  余姚“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全面实施“六大升级”战略,更加注重推进经济转型,更加注重提升城乡品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扩大对外开放,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建设文化强市,努力厚植发展新优势,积极引领发展新常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努力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余姚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精准研判,在自我加压中定下宏伟目标,向全市人民许下庄重承诺,为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扩大有效需求
 
  开创稳健增长新局面
 
  坚持市场导向,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千方百计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狠抓有效投资。开展“五重二大”深化年活动,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突出抓好一批功能性、提升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杭甬高速余慈连接线余姚段拓宽改造等建设,深化宁波—余姚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主体工程等。
 
  稳定出口增长。大力拓展非洲等新兴市场,加快构建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渠道多元的外贸出口格局。支持企业引进核心技术、先进装备。力争培育销售千万美元以上跨境电商企业3家。力争自营出口增长2%。
 
  精准服务企业。继续开展“助万企转型、促万众创新”走访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及时化解企业“两链”风险,积极发展小微金融、普惠金融,运作好产业基金和转贷基金,鼓励股权融资、债券融资。
 
  强化创新驱动
 
  培育转型升级新动力
 
  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把改革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力争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5%。
 
  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大力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家用电器、塑料模具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均增长6%。实施“2+3+5”特色小镇培育计划,加快模客小镇、机器人小镇等建设。
 
  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推广PPP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创客服务中心建设,引进发展创业投资、天使投资,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力推进“互联网+”。加快“物联网”“机联网”等创新应用,建设淘宝余姚特色馆,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力争规上(限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60%。
 
  坚持统筹协调
 
  构建平衡发展新格局
 
  扎实推进“多规融合”,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全面提升城乡品质和一体化发展水平。
 
  提升城区品质。加快高铁新城等重点区块建设,扎实推进“三江六岸”贯通提升和成片危旧住宅区改造,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
 
  培育特色城镇。支持泗门卫星城市发展,扎实推进姚北新城开发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改革示范区。做大梁弄红色文化旅游,加快培育一批富有特色和活力的现代化城镇。
 
  建设幸福老区。加快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加快四明山区域大交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苗木替代产业和生态高效农业,确保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
 
  改善生态环境
 
  展现美丽余姚新魅力
 
  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着力优化城乡环境。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巩固提升“清三河”成效。深化“三改一拆”工作,加快创建“无违建”县市。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和执法监管制度,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刷卡排污系统建设。
 
  推进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等绿色能源建设,深化电镀等重点行业整治,加快燃煤锅炉等落后产能淘汰。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3000亩,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90%。
 
  加快绿色余姚建设。深入开展“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加强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推进生态公益林、产业经济林和设施林业建设,完成平原绿化面积1000亩、生态修复面积3300亩。
 
  深化全面开放
 
  构建开放经济新体系
 
  丰富对外开放内涵,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合作格局。
 
  拓展开放重大平台。推进中意宁波生态园开发建设,加快“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海创园。开展中国塑料(电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申报,着力打造中国塑料电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坚定不移地推进大招商、招好商,确保实到外资4.5亿美元、实到内资55亿元、浙商姚商创业创新资金29亿元。实施联合招商、精准招商等方式,着力引进一批高精尖项目。
 
  完善内外贸易体系。加快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设立或并购境外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支持企业出口参展。举办中国塑博会、慧聪家电交易会等重大展会,提高余姚制造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致力共建共享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发展,切实补强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
 
  完善公共服务。建成投用市实验高中,筹建市技师学院。加快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肿瘤治疗中心项目。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弘扬王阳明等先贤文化品牌。
 
  提高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确保本市户籍符合参保条件人员应保尽保,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养老服务机构。
 
  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余姚”建设,完善预防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依法加强网络空间管理,提升社会舆论引导能力。全面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2015年民生实事工程回顾
 
  一、就业创业 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3万人,新增创业实体1.2万家,自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额1870万元。职校和成校技能培训1.1万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3200人。
 
  二、教育均衡 姚江中学开工建设,市实验高中全部校舍结顶。完成10所学校(幼儿园)的食堂改造工程。向农村山区学校派遣骨干教师22人、名特优教师31人。
 
  三、医疗提升 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新农合医疗小病受惠补偿比例由40%提高到45%。为11万名老年人开展体检工作。
 
  四、饮食安全 完成食品定量检测4812批次、药品监督抽检251批次、农产品样本检测4300个。四明山片区7个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已完工。
 
  五、百姓安居 486套5.5万平方米的公租房竣工验收。完成100户地质灾害户搬迁安置。完成全市所有农村农用电力线路(共计632公里)的改造工作。
 
  六、交通优化 公共自行车租赁一期建设基本完成。投入资金1390.28万元,完成了28辆公交车的更新。完成新建(改造)农村联网公路65.8公里。
 
  七、社会保障 新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4万人,完成向13.4万人具有本市户籍年满60周岁及以上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城乡居民发放每人500元的春节慰问金。
 
  八、文体惠民 免费为市民提供四明阁演出365场次、电影3000余场次,配送公共文化420场次。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0家。全市85%以上的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九、环境治理 淘汰黄标车7027辆。城区污水收集四期工程、模具城一期雨污水纳管工程基本完成。新增沿海防护基干林带820亩。
 
  十、治水强基 完成姚江干流(中舜江至蜀山大闸)防洪整治工程;开展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4座水库除险加固和16座山塘治理。
 
  2016年民生实事工程展望
 
  一、实施教育惠民 实验高中、老年大学一期建成投用,推进姚江中学、梨洲学校中学部扩建工程建设。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适龄幼儿入读普惠性幼儿园达70%。加大支教力度,向山区、边远农村派遣骨干教师20名以上。
 
  二、促进就业创业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8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增创业实体12200家,自主创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额达到1500万元。
 
  三、完善社会保障 实现本市户籍养老保险参保率92.8%;向具有本市户籍年满60周岁及以上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人员,发放每人500元春节慰问金。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覆盖率达到100%。本市户籍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将15种特殊药品纳入大病保险报销范围。
 
  四、提升医疗服务 推进陆埠等5个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扩建)工程。推行以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其中户籍家庭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到50%。
 
  五、保障公共安全 启动社会治安动态视频一期再建、三期新建工程。完成气象防灾减灾工程二期主体工程。全市中小学校阳光厨房建设率达到45%。新创建放心农贸市场2家。创建100家流通领域星级食品安全示范店。
 
  六、优化百姓安居 实施棚户区一期改造工程。完成288套,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保障房建设。完成35万平方米的老小区整治改造工程建设。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300公里。
 
  七、美化生态环境 新增沿海防护基干林带200亩,平原绿化700亩。完成60家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治理。
 
  八、通畅城乡交通 新建农村联网公路20公里以上。完成火车站公交首末站二期改造。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300个。
 
  九、推进文化共享 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0家。建设书香余姚数字阅读工程(网上图书馆)。免费为市民提供四明阁演出365场次,配送公共文化420场次。
 
  十、深化五水共治 完成姚江城区段堤防加固一期工程,推进二期工程。完成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一期工程。完成四明山片区8个乡镇(街道)13个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编辑:吴旻


Copyright(C) 2001-2018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