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花还林 使奉化东姜坑村生态环境优、经济发展快

    2017-08-18 10:17
摘要:8月9日下午,全国20多家知名媒体的记者,来到地处四明山腹地的溪口镇东姜坑村采访。彼时暴雨刚过,丝丝凉意中混着草木特有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放眼望去,层峦叠嶂…

图为东姜坑村生态复绿与产业转型升级介绍
 
  8月9日下午,全国20多家知名媒体的记者,来到地处四明山腹地的溪口镇东姜坑村采访。彼时暴雨刚过,丝丝凉意中混着草木特有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放眼望去,层峦叠嶂,满目苍翠。半山坡上的红豆杉和香榧树长势喜人,再往上看,便是一片挂满了果实的猕猴桃园。东姜坑村党支部书记徐猛红介绍道:“这是我们培育的红心猕猴桃,再过一个月就能采摘了。”
 

图为东姜坑村党支部书记徐猛红在接受记者采访
 
  东姜坑村位于商量岗景区东侧,是个典型的高山花木村。2011年,该村开始尝试产业转型,种植首批30亩红心猕猴桃。虽然海拔高,成熟晚,但甜度高,口感好,好一点的市场价能卖到每斤20元。
 
  退花还林中,生态、经济两不误
 
  据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村民种植樱花、枫树,年人均收入高达20多万元,但年复一年的花木移栽使得水土流失、山体沙漠化程度严重,种植花木时使用的农药化肥对水库也造成严重污染。“这样发展下去,拿什么留给子孙后代呢?”花农们的担忧随之而来。
 
  修复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于是,溪口镇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山农发展经济林木,并努力化解退花还林给山村和花农带来的经济压力。在东姜坑村五针松造型展示基地,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唐超波指着路边一批五针松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走精品苗木路线,这些树没有造型每株只能卖3—5万,拗造型后可以卖到6—7万,甚至10万。”通过从外面购买泥土进行盆栽种植,既提高了成活率,又防止水土流失,同时还引进了诸多高端品种,如大阪松、罗汉松等,一棵售价可达几百万,提高了苗木的附加值,为老百姓增加收入。现在村民已经有了水土保持的意识,挨家挨户卖出一棵回填一棵。
 
  而作为四明山区域退花还林的示范村,东姜坑村计划退化还林1200亩,共种植3.22万株苗木。
 

图为东姜坑村五针松造型展示基地
 
  自2013年宁波出台退花还林政策以来,溪口镇全面部署生态家修复和生态添彩工作。目前,该镇四明山区域生态修复已完成5年总目标的1/3以上,分布实施了2万亩核心景区生态修复,去年至今已累计补植30.44万株,种植香榧、木榧、红叶石楠、红豆杉、银杏、枫香等植被效果明显的珍贵树种,完成山林复绿8100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年多来,为努力化解退花还林给山村和花农带来的经济压力,全镇投入近3000万元,在锦溪、明溪等村培育连片、插种香榧6000余亩。榆樟杨村、徐溪村种植蓝莓200多亩,岩坑村种植车厘子50亩,此外,里村种植经济药材林50亩。今后几年,这些经济林木相继进入旺采期,将为各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特色乡村游组建引来游客促创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溪口乡村旅游专项规划中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创建等活动,打造旅游特色村。同时,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和民营资本投入建设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
 
  目前,该镇已形成了一批初具气候且风格各异的旅游特色村,其中历史古村型有岩头、葛竹、栖霞坑等;特色产业型有三十六湾、新建、桕坑等;村庄整治型有明溪、斑竹等。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前来这些村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14个生态发展计划打造“森林溪口”、“民宿溪口”
 
  溪口是奉化区唯一列入宁波市四明山生态保护区域的镇(街道)。近日,宁波市确定并下达83个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项目计划,涉及奉化的项目有14个。
 
  这14个项目主要是为打造“森林溪口”和“民宿溪口”量身定制。其中涉及“森林溪口”的有宁波现代花木产业综合体、风景林优化改造、珍贵树种大苗种植和美丽森林村庄建设等项目;涉及“民宿溪口”的有斑竹村特色民宿配套项目、三十六湾村慢生活体验区设施完善项目、明溪村特色农家乐客栈及留客配套项目和岩头古村民宿提升及配套设施提升项目等。
 
  不过,在当前,最引人关注的则是宁波现代花木产业综合体项目。据悉,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85亿元,将分别建成精品苗木展示展销基地、精品花木交易中心和进口花木隔离区等工程,预计建成并投入运行时间为6年,仅今年将完成投资498万元。建成后将对发展溪口乃至全区的花木产业、旅游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编辑:吴旻
Copyright(C) 2001-2017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