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亭乡中村遇见书局
- 2017-08-11 12:15
摘要:青山、秀水、古庙、古桥、古民居四明山下,余姚鹿亭乡中村村,伴着古戏台,望着白云桥,晓鹿大溪穿村而过,耳边虫鸣不已。 三彩四明全国知名媒体一行,就在这里不期…



“三彩四明”全国知名媒体一行,就在这里不期而遇了一家古朴而时尚的白云书局。
“巍巍四明出先贤,白云深处存书香。”鹿亭乡宣传委员林宇告诉记者,中村是“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6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村位于余姚鹿亭乡东南部,地处四明山山脉东麓,与海曙区接壤。龚氏在唐初迁至中村,北宋末年,郑氏也来到这里定居,中村是个真正的千年古村,村民以龚姓和郑姓为主,分居长溪两岸,建白云桥沟通,是第二批宁波市“最洁美村庄”。
白云书局开设在仙圣庙中,此庙始建于南宋,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八年(1699)重建。1987年被列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书局,移步易景。眼前是孔子像和盆景松,其后挂着一幅节录自《中庸》的书法作品,两侧的对联展示的则是耕读传家的儒家文化。屋檐下三三两两的石臼,铜钱草长势正好。
中村只是鹿亭乡推广文化四明的一个缩影。林宇告诉记者,近年来,鹿亭乡以保护古村落为目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规划先行。根据“先易后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动”的总体思路制定了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每年财政以不低于500万元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市欠发达地区村庄整治建设提升工程推进进度,逐年确定建设目标,并深入挖掘各村潜力,加大个性培育力度,组织编制了《余姚市鹿亭乡总体规划》、《中村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晓云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白鹿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等纲领性规划,围绕“一乡一景区”、“一村一小品”、“一户一景点”的目标,最终形成一个以精品村为支点、景观带为轴线、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美丽乡村景观带。
其次,多点开花。目前,中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总投入4000余万,由村企结对单位余姚市新中宇集团投资建设,建成了东西轴线、南北轴线街面整治以及晓鹿大溪滨水景观带建设三大项目。白鹿村以“运动休闲+农业观光”为支撑,投入520万元完成全长4公里的白鹿登山步道建设,投入200万元扩建狮峰台观景平台,打造浙江最美观景平台。晓云村以“红色故里,褚相后裔”为特色,着力打造“一条溪流,一条老街,一系列古道,一个祠堂,一个景区,一处红色遗迹”。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涉及上庄、白鹿、晓云、中村四个行政村。目前,《鹿亭乡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规划》、《鹿亭乡“线乱拉”整治专项规划》已通过评审。根据规划,重点推进14项民生工程落地,投资3605万元,此外,有序推进14个乡级配套工程(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项目、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2065万元,28项工程总投资5670万元。今年启动的工程包括荷梁线沿线景观提升、鹿亭公交首末站新建、广电站综合改造、康宁路延伸段新建、管线改造、旅游公厕新建、溪道保洁、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等27个项目,计划投资5460万元。目前,已完成晓云综合服务中心新建工程等7个项目,总投资990万元;余下20个项目中除3个未开工外其他17个均已开工,已完成投资618万元,同时下个月计划投资465万元。
三是留住乡愁。当前,“鹿文化”已成为鹿亭向外界展示的一张名片。鹿亭乡实施“三桥两庙两祠堂”修缮工程。先后投入600余万元修缮了仙圣庙、石潭板桥、李家塔板桥、褚氏祠堂、龚家祠堂等遗迹。今年又出资120万元实施李家塔村仙庆庙修复工程。在中村郑永年书斋、艺术家创作中心等文化业态,积极发掘“中村四大名菜”、“中村八景”、“白云桥”和“三十二口井”等故事传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吴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