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公园往事

    2019-09-17 14:56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厦已不再是人们追求的生活环境,小桥流水的恬淡,田野绿林的清新,逐渐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向往。而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公园成了人们休闲需求的唯一寄托。从只有一个公园,到体育、娱乐、漫步等各种功能性公园一应俱全,七十年来,镇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快建设各类公园,丰富老百姓的休闲娱乐生活,提高生活幸福感。在新老照片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发展所带来的巨变。
 
  文化广场里的童年记忆
 

1978年,人民公园西北部的儿童公园(来源镇海档案馆)
 

现在的镇海文化广场儿童乐园(郑凯侠/摄)
 

七十年代居民在镇海人民公园仓河头游泳(来源镇海档案馆)
 

现在文化广场的仓河头已成了一处景观水系(郑凯侠/摄)
 
  在镇海招宝山街道文化广场中央,有一个圆形的河槽,一端连着一条窄窄的河,这条河便是仓河,也是这附近居民口中的幸福河头。
 
  “文化广场原来叫人民公园,我小时候经常来这里玩,捉迷藏、跳长绳、滚铁圈。一到夏天,就和小伙伴一起在仓河里游泳,那时候是活水,很干净,周围的老百姓都在这里洗衣服淘米洗菜,早上或傍晚时候,河埠头上都是人,来晚了都没地方站了。”今年52岁的乐国良是土生土长的仓河头人,他美好的童年时光都被定格在这当时镇海唯一的公园里。
 
  镇海文化广场坐落在镇海招宝山街道的中心,西北临仓河、濠河,植被茂盛,环境幽静。“镇海文化广场现在位置原来是镇海县署所在地,最早的时候叫中山公园。抗日战争初期,曾被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成了废墟。抗战胜利后,当地政府重新修建了中山公园。解放后,陆续开始建造游道、凉亭、石桥等,并种植多种花木,六十年代的时候又改名为人民公园。”一提起镇海文化广场的历史,乐国良便滔滔不绝。
 
  为满足居民娱乐休闲需要,人民公园于2002年扩建,并更名为文化广场,内有古树名木30余棵,设有假山、雕塑、喷泉、溪涧、长廊、拱桥等景点。
 
  文化广场是镇海最早的一个公园,虽然现在有绿轴体育公园、蛟川生态园等更加现代化、设施更齐全的公园,但许多镇海人还是喜欢文化广场。这里树木茂盛,环境清幽,每天清晨或傍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往公园跑,早上打太极舞剑,晚上跳广场舞慢跑,一年到头都很热闹,文化广场南面的儿童乐园更是人满为患。
 
  宁波植物园四季风景不断
 

建设前的宁波植物园(郑凯侠/摄)
 

建设前的宁波植物园(郑凯侠/摄)
 

俯瞰建成后的宁波植物园(郑凯侠/摄)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位于骆驼街道的宁波植物园里不仅桂香怡人,金灿灿的向日葵花海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欣赏拍照。宁波植物园以生态景观为主,借用植物科学文化内涵,建成具有生态、科普、科研、休闲旅游等综合性功能园区,17个特色专类园、630余个植物原种、2000余种园艺品种、25000余株乔木……丰富多彩的植被景观,向人们演绎着“城市绿色客厅”的主题。“春赏蔷薇夏品莲、秋看金桂冬探梅”的四季植物景观特色让每一位宁波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四季更替的魅力,宁波植物园的建成不仅弥补了宁波没有植物园的遗憾,还大大改善了区域生态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宁波城市品位和市民生活品质。
 
  宁波帮文化公园里的“宁波帮”精神
 

俯瞰宁波帮文化公园(郑凯侠/摄)
 

宁波帮文化公园里邓小平和包玉刚握手的雕像(郑凯侠/摄)
 
  奔流的甬江联通广阔的东海,从利涉道头扬起风帆,从镇海驶出甬江口,便能抵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历经百年的远航,从镇海驶出的船舶上,多了一面写着“宁波帮”的旗帜。宁波帮“鼻祖”叶澄衷、宋炜臣,世界船王包玉刚、影视巨擘邵逸夫、爱乡楷模赵安中……一位位宁波帮人士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帮”精神。而在宁波帮文化公园里,这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宁波帮”文化内涵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走进位于镇海庄市街道的宁波帮文化公园,12项代表性行业的大型雕塑一一展示了“宁波帮”在各行各业取得的成就,一处长达百米的大型花岗石浮雕更是生动再现了“宁波帮”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宁波帮文化公园不仅是一个水榭园林式的休闲公园,更是一处“宁波帮”文化的聚集地,承担着传承并发扬“宁波帮”精神的社会责任。

 编辑:吴旻


Copyright(C) 2001-2019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