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民生新闻 > 首页专题 > 宁波•光影70年摄影大赛——不能忘却的宁波微记忆 > 光影微记忆 > 正文
“桥”见镇海
- 2019-10-28 15:56
觐祖桥:田胡村最后的留守者
觐祖桥位于镇海区骆驼街道骆兴村田胡自然村,是镇海区现存唯一一座石拱桥,至今已有200多年了。据史料记载,帝舜后裔的胡氏曾迁居于此,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胡氏登科乡榜。明嘉靖末(1566)胡氏又登进士,官福建青浦县令。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胡氏在木桥之东建祠堂,并改木桥为石拱桥,名为“觐祖桥”,寓“不忘祖籍,建桥觐祖”之意。

2010年的觐祖桥(资料图)

2010年的觐祖桥(资料图)
从桥上俯身下去,便能看到桥身南北各伸出一对瞪眼裂嘴的镇水鳌首,拱洞两侧望柱各刻一副楹联,分别为:“西墓东祠人思觐祖,早潮夕汐水解朝宗”“一带流长通孝水,三层阁近映文星”。

2017年的觐祖桥(邱奕奕 摄)
然而几年前,田胡自然村启动拆迁,并在今年全部拆迁完毕。虽然告别了世代居住的村庄,但是村里人依旧对这块地方恋恋不舍,希望能够保留下一点东西作为念想,特别是这座特别有纪念意义的觐祖桥。

2019年的觐祖桥(邱奕奕 摄)
村民们的强烈期望得到了回应。如今的田胡自然村在茫茫草色中,依然能够看到最后的留守者——觐祖桥。正如村民对旧居的怀恋,正如社会对历史的尊重,正如人类对时光的追溯,觐祖桥将承载着文明和历史,告诉后来人,你们的根从哪里来。
黄杨桥:跨越七百年的新生
黄杨桥位于九龙湖镇长石村黄杨自然村。开阔如许、波光粼粼的中大河上,一条新旧对接、两色镶拼的便是亭亭玉立的黄杨桥。
黄杨桥的年龄极富传奇性,它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古老到有七百多年历史,年轻到只有十几岁。说它古老,因为黄杨桥始建于元朝,说它年轻,是因为2008年,镇海区打破水利“常规”,让其重获新生。

黄杨桥(资料图)
2008年,因姚江东排工程建设需要,中大河拓宽成60米,古黄杨桥无法适应河的宽度,何去何从成为一大难题。当时有两种方案激烈交锋,一是“迁移保护”,把桥整个移走;二是“就地维修、新旧结合”。为彻底保护这一古桥,延续其原址存在的意义,区政府牵头文物、水利、村委会等,多次研究商榷,采用了第二种办法。


2019的黄杨桥(邱奕奕 摄)
2009年9月,整个工程竣工。远远望去,一新一旧,自然交接,卧于粼粼碧波之上。
秦夹岙洞桥:宁波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石桥
秦夹岙洞桥是一座完全用大小相近的鹅卵石砌成的石桥,整个建筑不使用一丁点黏合性物质,也没有任何其他的辅助材料。据了解,洞桥在宁波地区是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石桥,但就桥梁的跨度、桥面平坦度而言,工艺水平只是中等。


2017年的洞桥(邱奕奕 摄)
洞桥古色古香,玲珑别致。从桥脚往上看,每处细节状如鱼鳞排列,桥脚下大上小,如一条鱼尾,有“鲤鱼跳龙门”之意。洞桥的来历成谜,年代也不可考,据传说,当年此地为徐福东渡寻长生不老之药的必经之地。

2019年的洞桥(邱奕奕 摄)
村中老人说,旧时会不定期发几次大水,溪水漫上岸,在村边的土地中肆虐。而溪水平静时,收起了曾经的脾气。沿着溪流拐上一段,有个稍方的水坑,成了一个天然的洗涤池。陆阿婆说,年轻媳妇、老婆婆们,都能利索地蹲在水坑边洗涤。
骆驼桥:梦回江南水乡
有一座桥,镇海人喊它“骆驼桥”。历史中,其实它是“六大桥”的谐音。骆驼桥位于骆驼老街中大河上,南北走向。站在骆驼桥上,河水缓缓从桥下流淌过去。以桥为起点,往北15公里是慈城,往南15公里到江北孔浦,往东15公里则是镇海。这是一个三处水源交界的宝地、交通要道。

昔日骆驼桥(资料图)

2017年的骆驼桥(邱奕奕 摄)

2019年的骆驼桥(邱奕奕 摄)
中大河两岸,原本都是各种商店、摊位,河鱼摊、串网货、水果摊、蔬菜摊……特有市井气。而如今,随着骆驼老街的拆迁,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渐渐散去,只留下孤零零的骆驼桥,依旧固守在原地,偶有居民骑着自行车经过,却也是步履匆匆。桥下的河水带着时光向前飞驰,不再回头。
现代的桥:长虹卧波,雄跨两岸
除了承载了镇海人回忆和过往的古桥,镇海还有招宝山大桥、明州大桥以及在建的三官堂大桥等现代的桥,横跨甬江,连接两岸,宏伟壮丽。
2001年建成的招宝山大桥位于甬江入海口,沟通镇海、北仑两区,并且建立了近距离双孔公路隧道,乃国内首创。招宝山大桥的建立,既保证了镇海、北仑两区的交通更加畅通,又确保了招宝山上文物保护建筑安然无恙,也是一大壮举。

2018年的招宝山大桥(邱奕奕 摄)

2019年的招宝山大桥(邱奕奕 摄)
2011年5月5日,明州大桥通车,它串联起城市东部东西走向的这些主干道路——北环东路、中官路、宁镇公路、江南路、通途路、环城南路等,进而有效沟通鄞州、东部新城、宁波国家高新区、北仑、镇海等区域,缓解跨区、跨江的交通压力。

2019年的明州大桥(邱奕奕 摄)
在建的三官堂大桥将有效缓解常洪隧道交通压力,大大缩短高新区、东部新城和镇海间的距离,还将有效推动宁波大东部区域的统筹发展,预计明年将全部完工。(邱奕奕 文)

2019年在建中的三官堂大桥(邱奕奕 摄)
编辑:吴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