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给汉口高校“最狠考勤”点个赞
刷指纹记考勤,这种企业常用的方式,最近出现在汉口学院课堂上。记者昨悉,该校继续教育学院辅导员王智方,花了149元买了台指纹签到器在班级使用,不按指纹或不在规定时间段按指纹,都算旷课,数据会自动记录到数据库中,据此扣平时成绩。而该学院正考虑购买一批指纹签到器在全院推广。(3月19日《楚天都市报》)
事件回顾:武汉一高校现“最狠考勤机制”
比较老师口头点名,签到器的确够“狠”的,笔者却想为其点个赞。
每个家庭供养孩子读书实属不易,特别是那些贫困家庭。假如学生吊儿郎当,贪图玩耍和享受,甚至连课都不愿上,这对不起父母花费的血汗钱。
现实却是,个别大学生,自我约束力实在不敢恭维,整天想的不是吃喝玩乐,就是玩网络游戏上瘾,抑或沉湎于儿女情长,却将上课学知识当成“分外事”。还有的大学生天真地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干等混个文凭就OK了,却意识不到,大学之前的教育,是知识的普及;而高校教育才是“术业专攻”。大学生走向社会,所凭据的,主要就是知识与能力。一个人在社会能有多大的作为、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这与学养的厚度呈正向的。
别看个别大学生玩得欢,一旦毕业却傻了眼——干啥,啥不会,甚至连一篇普通的短文也是写得错字连篇,哪个单位会聘用你、给你高薪?当不少大学生怀才不遇,长吁短叹找工作难时,却不知,有很多单位也在抱怨:招聘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太难了!“现在大学生不如以前的中专生”。
社会不缺大学生,缺的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
大学生的能力从哪里来?当然来自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求,来自对某一“术业”的热爱和专攻。所以,上大学求知,最起码要按时上课,把专业课学好、学扎实。“最狠考勤”,这是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家长负责——孩子总逃课,家长交的学费岂不打了水漂?
当然,通过“最狠考勤”将学生召唤到教室,仅是一个方面,高校也要反省:有些大学生为何不喜欢上课?假如有些老师能力一般,授课方式枯燥乏味,或是课程过时陈旧,与现实脱节,学生当然会“用脚投票”,甚至人在课堂,心在手机,充当起“低头族”。
在西方一些国家,学生上小学、初中、高中压力不大,上大学也很容易,但大学毕业率不到50%,美国大学的毕业率为53%,所以,为了顺利毕业,考取毕业证,包括哈佛大学在内,大学生们都是蛮拼的。有一张网传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不像中国,一个人进了大学门,想不毕业都难。试想一下,假如我国高校对大学生毕业把关严格,哪还需要什么“最狠考勤机制”。惠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