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浇油炒作“每家补5万”真没必要
南京那起惨烈的车祸仍在舆论场发酵。马自达轿车上两名遇难者的家属,22日在公安机关见到了肇事者妻子和父亲,受害者薛崴父亲称:肇事者妻子愿补偿每家5万块钱,并称因为刚刚在江宁买了房子,付了按揭,目前也拿不出钱来。不过,对王家人的道歉,薛先生并不接受,称对方的歉意不够真诚,赔偿5万元钱远远不够善后开支。此外,因为当天王季进妻子穿着红色的衣服参与协调会,薛的亲人称这是对死者不尊重,也让他们难以接受。(6月24日《扬子晚报》)
事件回顾:南京车祸矛盾消息不断
可以想见,当《南京车祸肇事宝马司机妻子:愿给每家补偿5万块》这样的标题,出现在门户网站的头条,会遭致怎样的网友评论。各种各样的责骂和吐沫,瞬间淹没了这个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受害者的家庭。有的说“这个女的太无耻”,有的说“给你5万块,让我把你撞死”,还有的说“要是撞死一个人只用赔5万,我立马开车去把仇人撞死”……看着这些满怀最大恶意而且毫无法律常识的暴力言论,莫名让人感到一种无奈和悲戚。
我不知道,“每家补5万”是肇事者妻子基于怎样的考虑在怎样的语境中说出来的;无论如何,此时此刻说出这样的话,就像她当天穿着红衣服去参加协商一样,都是极为不妥的。就算她家再没钱,“每家补5万”也是对遇难者家属的极大不敬;如果她稍许懂得一点危机公关,改说一句“就算倾家荡产也要尽力赔偿”,家属心情和舆论反应就会完全不一样。但是,仅凭一句话,绝不足以说明她是一个冷血的大恶人,更不足以说明“这一家人都垃圾”。
别忘了,肇事者家人其实同样是车祸受害者,只不过面临着不同的处境而已;肇事者固然应该被严肃追究刑责,可他的家人却未尝不值得同情。更重要的是,这起车祸的民事赔偿,并不由肇事者妻子说了算,她的“每家补5万”可能表达了一种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主观意愿,最终的民事赔偿数额却只能是由法院说了算。同样,像网友说的“肇事者应该赔得倾家荡产”,法律也是有明确规定的,哪些家庭共同财产可以被强制执行哪些不能,全部有法可依。说到底,民事赔偿是一个法律问题,不是一个道德问题。
众所周知,关于这起车祸,网上有很多的质疑和猜测,有人怀疑肇事者有“深厚的背景”,有人质疑警方表现很像当年的杭州“七十码事件”。民众寻求事件真相、要求公正处理的诉求当然是值得尊重的,某些并无根据的猜测则凸显了人们对当地执法部门的不信任。在此背景下,媒体毫无必要地强化“每家补5万”的肇事者家属言论,无异于不负责任地火上浇油,只会进一步割裂理性强化仇恨,将事件进一步导向一个妖魔化的叙述。
此刻,媒体需要做的是倡导社会理性,呼吁尊重法治,而不是火上浇油地制造话题,让已然沸腾的网络情绪更加狂躁。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