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民生新闻 > e眼问政 > 学校地下停车场为何“建而不用”? > 正文
学校停车和行人走路难平衡,有更优解吗?
东湖小学路边停车位引来行人忧心
摘要:近日,网友“Bao799740”通过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反映,鄞州区东湖小学外的停车位设在人行道旁边,影响行人通行,且车辆进出容易压坏人行道上的石砖。小e介入了解到…
近日,网友“Bao799740”通过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反映,鄞州区东湖小学外的停车位设在人行道旁边,影响行人通行,且车辆进出容易压坏人行道上的石砖。小e介入了解到,此处已设了软桩,不过停车位暂时没有取消计划。

停车位在人行道旁,行车要碾压人行道,道闸两侧安装了软桩。本文照片均由方琴摄

人行道上有几处浅浅的积水。

停车位在人行道旁,行车要碾压人行道,道闸两侧安装了软桩。本文照片均由方琴摄
该网友说,这里是内部停车场,不过位置却很尴尬,车辆出入不可避免会经过旁边的人行道,部分人行道上的地砖已经压坏,下雨天从这走过经常会踩一脚水。
6月25日,小e前往现场,东湖小学位于鄞州区嵩江东路728弄,学校南侧围墙外设置了一排停车位,刚好在人行道旁边,数量约三十个。道闸设在消防通道上,道闸处竖了一块标识牌写着“内部停车场不对外开放”,道闸两侧的人行道上安装了四个软桩。

当天16时,正在下雨,不少行人撑着伞经过此处,人行道上有好几处浅浅的积水。
小e看到,消防通道旁边的人行道上停着一辆私家车,待该车驶出后,又有两辆私家车碾压人行道地砖打算从道闸驶出,不过车主对于道闸两侧新设的软桩颇感意外,由于设了软桩后车辆很难从人行道驶过道闸,需要倒车至消防通道才能驶出。

人行道上有几处浅浅的积水。
小e从鄞州区中河街道了解到,此处软桩是市政部门安装的。随后,小e联系了鄞州区市政设施保障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收到网友帖文后他们安装了软桩,目的是防止车辆驶入人行道,影响行人通行和破坏铺设地砖。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此处退红区域停车位属于东湖小学,不过由于车辆出入存在侵占人行道的现象,有安全隐患,因此该处停车位施划不合理,建议学校尽量设置能保障安全的停车区域。
该问题经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受理后,鄞州区教育局回复称,为有效利用空置场地并缓解该校教职员工停车难问题,经与有关部门商议,该场地一直以来被设置为学校停车场地。下一步,学校会更加安全、有序、规范地做好相关使用管理工作,确保不影响城市形象、不造成行人风险。
小e来到东湖小学,相关负责人大吐苦水:“寸土寸金的地方,保留这样一块停车场,真是不容易!”该负责人告诉小e,学校地少人多,目前有36个班,而学校内没有设置停车场,只有外侧这一排停车位供教职工使用。
据该负责人介绍,学校教职工约120名,开车上下班的有70名,而学校只有南侧外退红区域的39个车位。“停车实在是太难了,学校只能解决一点是一点。”该负责人表示,停车难问题无法解决,该处停车位目前不会取消,也没有改造的计划,只能要求教职工行车尽量慢一些、注意一些。
“市政设的软桩也给我们带来不小的麻烦,设置以后车很难停到停车位上,所以学校也和市政部门沟通了。”经过协商,市政部门决定两侧各撤掉一个软桩。
据小e现场观察,经过此处人行道的大部分为东湖小学家长及学生,还有附近东湖花园小区居民,来往行人较频繁,不过此处停放的车辆进出车速都十分缓慢。
小e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像东湖小学这样退红空间改造停车位的案例较为普遍,如2022年8月明南社区完成的“退红空间”智能化停车改造,为缓解老小区停车难问题,该社区将市政人行道边线至小区沿街店铺门口的红线区域改造成了停车位。同时,每个停车位配备一个智能化地锁,扫描地锁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小程序解锁停车。再如洪塘街道在2021年9月对小区门口退红空间的改造提升工程,全域共计施划了500余个停车位。
那么,关于退红空间设置停车泊位的施划是否有标准参考呢?我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GA/T 850-2009)》《城市道路路内停车管理设施应用指南(GA/T 1271-2015)》等指出,如果建筑退线区设置停车泊位,宜参照人行道设置泊位的要求,充分考虑设置泊位后行人通行有效宽度,应确保行人交通安全,保障行人通行效率。
一边是学校停车难,一边是保障行人安全通行,两者该如何调和?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宁波民生e点通 方琴)
编辑:吴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