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奶奶相依为命的明明(已获捐助)

1号学子:和78岁奶奶相依为命的明明

摘要:求助学子简介:明明(化名),家住奉化大山深处,暑假后上初中。父亲7年前离世,母亲出走不知所踪。靠低保生活。学习成绩优秀。 奶奶心愿:希望有好心人结对,扶助孩…

     编者按:当酷暑像夏日的果蔬慢慢枯萎消褪的时候,新的一个学期又将马上来临了。对于大多数上学的孩子来说,新学期意味的新的开始,新的希望,但对于那些家境贫寒、身世凄苦的孩子们来说,新学期在他们心头的滋味却要复杂得多。失学,像把明晃晃的剑悬在他们头顶,随时都有可能落下来。相校于幸福家庭的孩子,他们承受了更多生活的压力和磨砺。

     为了帮助他们,小e日前在市慈善总会和当地慈善总会的帮助下,找到了几位面临失学的孩子。他们或是孤儿,与古稀老人相依为命;或是家有重疾亲人,家境贫寒;抑或是农民工子女,飘泊如萍……希望大家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如果您有意帮助他们,请联系我们民生e点通,联系电话:81850000,联系人:陈老师。也可以关注@宁波民生e点通,私信我们。在此先代表孩子们向各位有爱心的人士和单位表示感谢。

     

 
 明明的低保证明


 
明明和奶奶在自家小院瓜藤前合影。(廖业强 摄)
 

 
明明奶奶在侍弄庄稼。(廖业强 摄)

  求助学子简介:明明(化名),家住奉化大山深处,暑假后上初中。父亲7年前离世,母亲出走不知所踪。靠低保生活。学习成绩优秀。

    奶奶心愿:希望有好心人结对,扶助孩子成长,看到孙子上大学。

    结对要求:2000元/年,一年起结。

    助愿人要求:品行端正,有爱心,除了能给孩子金钱上的资助外,希望还能给孩子更多亲人般的关爱。

    明明是奉化大堰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前往明明家的路,藏着一道道急急的弯道,蜿蜒曲折。车子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盘旋,来到他家的小楼前。房子是浙东一带普通的老旧单间两层小楼,和邻居家的连着,砖瓦围成的小院,干净整洁。

    步入家门,略显阴暗的墙壁上,几张奖状格外显眼,二年级三好学生、四年级第一学期中考第二名……

    奶奶正坐在桌前干活,见我们到来连忙起身招呼,并热情地拿出泛潮的年糕干,塞到每个人手里。奶奶脸上带着老人特有的安详笑容,让我们一瞬间忘了这是一位含辛茹苦拉扯着孙子的过了一世清苦日子的老人。

    说到孙子,奶奶说他“很惠”,因为从8岁起他自己每天6时起床做早饭,吃完饭走路去两三公里外的学校上学。

    奶奶在夸孙子的时候,同行的姑姑把在楼上温书的明明叫了下来。见到生人,未免有些拘束,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安。

    文静内敛的明明在一问一答中慢慢地、低低地坦露自己的心扉。他告诉我们最关心的学习情况。他说,这四年,他的考试成绩都在85分以上,在山村小学这已属优秀。数学是他的最爱,因为他喜欢做完数学题目后的成就感。

    在我们的要求下,他从楼上拿来了语文和英语作业本。字很工整,甚至可以称得上娟秀,英语单词则跟印刷体一般。用心书写的一笔一画,像他和我们对话时,眼睛里透出来的光,沉着却不失灵动。

    问他有什么爱好,明明说喜欢下象棋,只是,回到家,没有棋,也没有对手。

    问到是不是经常帮奶奶干活,明明诚实地说只是偶尔。洗碗,做几个简单的菜,跟奶奶上山挖笋……这些本事是8岁开始,慢慢学会的。这全因为家里的变故——7年前爸爸不幸离世,妈妈或许不能承受丧夫之痛,竟抛下儿子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家里没了顶梁柱,只有靠奶奶和明明自己的低保勉强生活。

    这不禁让人担忧,对于一个78岁高龄的老人和一个正在长身体的男孩来说,他们生活可有基本保障?

    我们来到屋后的厨房,看到的景象更令人心酸:一碗泡饭颜色泛红显然已经变质;一个腌着白菜的玻璃泡菜坛子的瓶盖和瓶子内壁及两块挂在墙上的砧板上全是绿绿的霉斑……

    临走前,奶奶硬要把几瓶自己做的油焖笋塞到我们的摄像包里,只到陪着我们同去的奉化义工何阿姨“吓唬”她说“你要不拿回去,我们下次就不来了”时,她才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收住手。她怕我们真不再前去,那她——“希望能看到孙子去上大学!”的最大愿望可能就会落空。

    车子启动了,当我们与祖孙俩挥手道别时,突然注意到奶奶种在院子里的两颗南瓜和几株带豆正迎着阳光生长,它们伸出青色藤蔓,抓着干竹枝,正奋力地往上爬,往上爬……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编辑: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