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微信朋友圈的感动

摘要: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突如其来的疫情,把甬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两天,在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更是涌动着一股对奋战在一线医护人员和社工的无尽崇敬之情,它激荡…
  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突如其来的疫情,把甬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两天,在我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更是涌动着一股对奋战在一线医护人员和社工的无尽崇敬之情,它激荡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让我们感佩万分……
 
  旁白一:
  逆行天使,你们温暖了这个寒冬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宁波无数医护人员放弃休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守护着近千万宁波市民的健康防线。感谢你们的全力以赴,守护着这座我们深爱的城市;感谢你们的逆风而行,温暖了这个寒冬。”——网友“天使的跟班”
 

面对疫情,我们乐观,我们坚毅。
 

党旗护我去战“疫”。
 

逆行,我们义无反顾
 

坚守,阳光总会出现在风雨后
 

奋战,核酸标本接收点的无眠之夜
 

检验,不容一丝疏忽
 

 

爱心居民送来的感恩折纸。
 
  昨天,不少网友转发了同一个感人的画面:一个小姑娘在妈妈的陪同下,向正在蛟川街道采样的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医护们送上了一盒五颜六色的爱心折纸。上面写着“致敬白衣天使!您辛苦了!”
 
  记者了解到,故事发生在12月12日上午,这位小姑娘名叫刘美含。妈妈说,母女俩昨晚一直折到凌晨12点。小美含还特别写了一封感谢信。在现场,小美含还表演了爱心手势舞。
 
  从12月6日开始,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有101位医护驻扎到了疫情最严重的蛟川街道。至今,这支队伍已坚守了将近一周,完成了两轮街道全员采集。第三次全员核酸检测任务更为艰巨,医院决定派遣新的队伍接替。但队员们明白,因大量人员支援前线,医院大后方目前人员紧张,而撤回后他们需要集中隔离,不能立即投入医疗工作,于是,他们不约而同、一个不少地选择了坚守。
 
  镇海疫情告急后,作为我市距离镇海最近的三级甲等医院,任务尤为艰巨。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市民人数急速增加,加上很多来自镇海的员工被滞留在镇海,这给原本繁忙的医院日常工作增加了压力。但尽管如此,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还是派出多个批次1000余人次支援镇海,全院科主任、护士长、普通临床医生、护士以及行政后勤人员,能上尽上。其中,“90后”一马当先,成为主力军,人员超过半数。而留守后方的医护们同样压力巨大。东部院区检验科主任吴巧萍在PCR实验室连续工作两天两夜,由于过度疲惫,12月9日凌晨瘫倒在椅子上。
 
  12月9日19点许,记者看到载有38箱标本的转运公交车缓缓开进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的大门,实验室工作人员早已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手套,就位“标本临时接收点”。疫情发生后,这些标本转运车一趟又一趟地奔跑在黑夜里,而他们则成了“最美夜行者”。(记者  仇龙杰  通讯员  张林霞  徐晨燕  李颂)
 
  旁白二:
  无眠社工,你们换来千家万户梦香甜
 
  “美丽的社工们,为了守住我们的家园,都像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你们的奉献和坚守,你们的苦苦支撑,我们都看在眼里。谢谢你们,你们真的太不容易了,也请你们务必保护好自己,等着你们平安归家。”——网友“蛟川之星”
 
  在镇海蛟川街道银凤社区的社工微信朋友圈里,有着无数张让人泪目的私家照片:那是一些不穿白大褂的战疫勇士,那是一些劝别人在家自己却往前冲的逆行人;那是一些为居民把牢疫情防控大门的守门人,那是一些一天爬100层楼送物的平凡英雄们;那是一些累了困了随便找个地方就能睡着的“大白们”……
 

实在困了,歪一下!
 

连夜发放物品。
 
  镇海区蛟川街道银凤社区是处在此次疫情最中心。疫情来临时,社工们连夜对住户进行排查,挨家挨户上门摸排失去联系的居民,对行动不方便的住户主动上门帮忙接送,提供核酸检测陪同的服务,确保一户都不漏,一个都不少。他们的不厌其烦、耐心谨慎,只为将每一位居民隔绝于危险之外,不分昼夜地坚守着战“疫”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联系上该社区党委书记周光瑞时,他的嗓子已经哑了。这两天他说了太多的话。但他在微信里用仍用超快的语速,给记者留言了几条语音。
 
  周光瑞说,社区下辖三个小区,一共4000户左右,居民大约12000人。社区有14名社工,其中两人被隔离,上班12人,最小的25岁,最大的52岁,平均年龄37岁。大家从6日凌晨4点开始,就都没有回过家。因为时间紧迫,生活用品、换洗衣物都没有带出来,这么多天一直没有洗过澡。社工们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只有2-3小时,通宵更是家常便饭。
 

手捧百姓期待,我们拼尽全力!
 

其他能等,药品不能等。
 
  疫情当前,小区之门也是居民的“健康之门”和“安全之门”。为了守好这一道道门,社工们的工作都细小而繁复:需要将居民所需用品汇总,做好全员检测的准备工作,巡逻小区、管理卡口,大数据排查,隔离人员管理,为居民配药、送药及解答居民的各种疑问等等。
 
  繁重的任务让社工们放下了小家的一切,有的甚至带病上岗,不管多苦多累都坚持着。但面对居民的不理解和难以实现的特殊需求时,他们也会着急难过。周光瑞低着声音说:“面对居民的不理解和责骂,有些小姑娘会哭着跑回来,但哭过之后,又坚持工作,特别让人心疼。”但更多的是温暖。疫情发生后,社区在网上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得到了很多居民的响应。
 
  周光瑞告诉记者,所有的社工目前最大的愿望都是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大家能够回家洗个澡、睡个好觉。(宁波民生e点通  钟海雄 通讯员 刘迪)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点击下图查阅《宁波日报》:
 
 编辑:吴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