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睛看大宁波”第五站:探百草之谜 寻中药之趣

摘要:孩子们和家长参观宁波中医药博物馆,体验中医文化和疗法,制作香囊,活动激发了孩子们对中医的兴趣。…
  8月15日上午,宁波市中医院迎来一群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的孩子和家长。这是2024甬派“快乐一夏——小眼睛看大宁波”系列暑期体验活动的第五期。大家参观宁波市中医药博物馆,认识地道中药材“浙八味”,体验中医传统疗法,制作中草药香囊……
 
  
孩子们合影留念。本文照片均由仇龙杰摄。
 
  “宋氏妇科、劳氏伤科、陆氏伤科、包氏喉科、董氏儿科、华氏外科……我们宁波有很多很厉害的中医,他们不仅立足于宁波,也开枝于全国。”在戴祎宁的介绍下,宁波历史上的多位名中医仿佛沿着历史长河款款走来,向孩子们诉说着宁波中医药发展的辉煌历史。
 
  大家在馆内,从医匾、穴位图、药用植物、药行街街景等系列展品中细细品味宁波中医药的悠久历史。一张张经典药方,凝结的是代代相传的经验总结;一家家宁波老字号医馆,沉淀的是治病救人的百年坚持……馆中展品只是展露了中医药深厚历史文化的冰山一角,却在大小朋友心中心中种下了中医药文化的种子。
 
  
孩子们指着穴位图研究。
 
  
孩子们在中医药博物馆参观。
 
  
孩子们在中医药博物馆参观。
 
  活动中,来自中药房的胡凯还教大家认识老“浙八味”和新“浙八味”。“浙贝母大名鼎鼎,宁波的章水镇是有名的‘浙贝之乡’;麦冬可能大家都见过,有些路边的绿化带里就有种,这两种都是老的‘浙八味,新‘浙八味’包括铁皮石斛、衢枳壳、乌药、三叶青、覆盆子、前胡、灵芝、西红花。不管老还是新,这些药都是在巩固和扩大我们浙江产中药的影响力。”在胡凯的耐心讲解下,大家不仅学会了这些药材的名称,还通过看、闻的方式,了解了它们的外形特征、药用价值等。
 
  
小朋友们在胡凯的指导下认识新旧“浙八味”。
 
  最令人期待的环节莫过于亲手制作中草药香囊了。在胡凯的带领下,孩子们学习了如何根据季节和个人体质,精选合适的中药材进行搭配,再小心翼翼地装入香囊中。艾草、丁香、紫苏、薄荷……这些平日里常见的中草药,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既美观又实用的健康“小物”。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囊,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满满的成就感。
 
  
小朋友称中药做香囊
 
  
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称中药做香囊。
 
  活动最后,小朋友们还体验了一回中医传统疗法“耳穴埋豆”。据了解,宁波市中医院眼科在中医药防控近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比如利用采用“耳穴埋豆”来预防近视。当一颗颗“小豆子”(王不留行籽)被轻轻贴在耳廓上时,孩子们既紧张又兴奋,他们小心翼翼地进行按压,亲身体验到了中医传统适宜技术的独特魅力。
 
  
小朋友体验“耳穴埋豆”。
 
  这场关于中医文化的探索之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传统中医文化的温度与力量。
 
  7岁的诺诺说,没想到中医这么好玩。“我今天称了中药,还碾压了它们,回去我要让妈妈给我买关于中药的书,我想多学点中药知识。”
 
  12岁的宁宁称自己从小就接触中医了。“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带我挂董幼祺爷爷的号,我长大了要成为和董爷爷一样厉害的中医。”(宁波民生e点通 张璐 仇龙杰 通讯员 陈君艳)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编辑:王李娜

审核:张枫、陈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