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利】用行动书写“天使之歌”

    2013-10-10 11:04
        
摘要:凶猛的菲特让它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面登陆我国大陆的最强秋台风。截至昨日,菲特给宁波带来397毫米面降雨量,超历史记录,实为百年一遇。为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展…
   凶猛的“菲特”让它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正面登陆我国大陆的最强“秋台风”。截至昨日,"菲特"给宁波带来397毫米面降雨量,超历史记录,实为百年一遇。为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展,全力做好保安全、保畅通、保供应工作。李惠利医院领导班子根据上级的要求及时进行了布置,组织了应急小分队两个,在人力、物资、药械上都作了周全的安排。在门急诊力量上也予以了加强。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落实,准备上充分,措施上有力。

  “跋山涉水”来上班为患者驾起生命之舟

  因为路面积水严重,公交车有的限道、有的停运,私家车则更有随时被熄火的危险。为保证医疗工作顺利开展,更多医务人员不管路途远近只得采取提早出门徒步涉水的方式到达医院。虽然有的在路上不小心摔倒,全身陷入污水之中;有的在污水中被虫咬的鲜血直流;还有的被溅起的浪潮打湿全身……上班的路变的异常的艰辛。有的2小时到达,有的3小时到达,有的甚至已在医院住宿了三天三夜……但身为“白衣天使”这个称号,大家谁也没有退缩,没有抱怨,打点好卫生,换上洁白的“白褂”,又快乐地投入到了工作中。“排除艰难万险,及时到岗工作”这似乎成了近几日“惠利人”的无言约定。

  众志成城抗“菲特”力保医疗用电“一秒”不停歇

  30公分,20公分,10公分……截至昨天下午3时,医院住院大楼地下一层、二层的抽水泵依旧在高速地运转着,历经连续55小时的排水抗洪鏖战,医院的“供电、供气、供水”设备依旧安然无恙地正常运转着,它们似乎并无所知这座城市所发生的一切。工程部李维坤师傅告诉笔者,从10月7日早晨6时起,工程部门的十位职工就打响了这场“排水抗灾”战役,直至昨日下午笔者采访,他们依旧在忙碌着排水、舀水中。李师傅介绍说,本次防台抗台工作他们身感压力巨大,任务繁重,“不能让医院有一秒时间的断电”,他们时刻把周院长的这句话牢记在心。也正是这句话,让工程部的所有职工都舍小家保大家,有些师傅已有两天两宿没回家了,大家都轮流着干活和休息,为的就是能让患者的医疗需要得到满足。作为保障医院工作顺利开展的“心脏”——高配房,它承载着整座住院大楼的供电,大家更是把它看做比自己的孩子还珍贵,各种防水排水措施都用上,丝毫不让它受到半点损失。

  在这场战役中,大家的得意之作还在于保住了储藏于地下二层的10万余份病历,大家发挥了“截流排水”的智慧,让埋伏于浩瀚洪水中的病历无一份受到损伤,实属不易。

  经过三天两夜的连轴运作,他们已连续排水3000余吨,硬是把地下室的水位也从最高时的30公分降低到了现在的4公分左右。

  位于高压氧仓附近的配电房也承载着门诊大楼和老住院大楼的供电重任,因医院外墙水流倒灌,配电房外也是水漫金山。昨日下午临近下班,依旧见到这里的师傅们在总务科长的带领下干的热火朝天。尽管水位已低到只没过脚面,但依稀能见到这里的水面上有几条小鱼在畅游着。金科长自信地说,同志们都非常有信心让我院的供电设备成为“电坚强”。

  抢救物资与时间赛跑

  医院的病案室和药剂科因地处低洼地势,无疑成了本次台风的“重灾区”,出现了大面积积水。“保护好每份病案,抢救出每份药品”成了这两个科室成员的职责和使命。大家在科主任、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干起了排水转移物资的工作,尽管全身已被汗水和污水湿透,但为确保医院物资零损失大家依旧无怨无悔地奋力与时间赛跑。

  抗台警报不松解,抗台工作不松动,在这场与天公的“对战”中,我院医院职工以信念做舟辑,保证了人员和财产零损失。

 编辑:桂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