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局】余姚市局多措并举做好地质灾害防范
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给余姚市带来连续强降雨,全市有40个雨量监测站雨量超过500毫米,最高达到819毫米,为百年一遇。姚江余姚段最高水位达5.33米,超过警戒水位1.56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为做好此次台风“菲特”期间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余姚市局超前预防,周密部署,未造成人员伤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灾前,落实“三及时”,做到“有备无患”。
一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从10月6日7时起,该局启动地质灾害三级应急响应,10月6日18时起,启动二级应急响应,10月7日8时零5分起,启动一级应急响应。6日上午起,局全体工作人员停止休假并到岗到位,建立地质灾害应急值班制,每天由5位局领导带队,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专门成立组织协调组、业务指导组、防灾救灾督导组、应急专家组,快速应对地质灾害。同时,保障应急物资及时到位,共准备衣裤、雨鞋、手电筒165套,应急车辆10辆。
二是及时转移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先后向各地各部门和各基层国土所(分局)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函》和《关于继续做好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影响期间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函》等,要求各地及时转移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并严格执行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制度。64处不稳定地质灾害隐患点的3546名受威胁群众全部转移,同时,对有可能发生灾情的区域内的单位和住户共3100余人进行了及时转移。
三是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联合气象、水利等部门,主动掌握全市各地的水情和雨情,及时会商确定地质灾害预警等级,通过电视、传真、短信、电话等多种渠道,将预警等级信息传送给各乡镇(街道)、基层国土所(分局)、地质灾害监测员,共发送预警信息58条,传送10556人次。
灾中,抓好“两加强”,做到“有条不紊”。
一是加强地质灾害巡查与监测。由该局分管领导带队,会同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对64处不稳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地毯式的巡查与监测,并全面检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向全市50位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多次重申各自的任务与责任,促使他们对隐患点进行24小时险情监测,认真做好巡查和监测记录,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应急措施。
二是加强对各地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先后成立八个督导组,共30余人,赶赴全市各地现场指导、协调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积极主动为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政策、技术等服务。
三、灾后,争取“两快速”,做到“迎难而上”:快速赶赴现场。在积水还没有完全退去、交通还没有疏通的情况下,该局派出多个工作组徒步深入灾区一线,进驻四明山区域(梁弄镇、大岚镇、鹿亭乡)和陆埠镇、梨洲街道、阳明街道、兰江街道、马渚镇、丈亭镇、河姆渡镇等重灾区踏勘地质灾害现场,并现场指导救灾工作。快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工作组均由局领导亲自带队,会同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实地调查,掌握一线情况,帮助指导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截止10月11日,已踏勘地质灾害现场40余处,形成应急调查报告40份,提出应急处置建议160条。(特约发布人 顾群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