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突击队余姚排涝的日日夜夜(2)

    2013-10-17 12:00
        
摘要:连续作战,两天排涝10万方 战斗仍在继续。 第二天早上9点,仍在东旱门过江隧道排涝的抢险分队接到新的指令,立即赶赴新的战场。 位于余姚中山中路南…

  
  连续作战,两天排涝10万方
  
  “战斗”仍在继续。
  
  第二天早上9点,仍在东旱门过江隧道排涝的抢险分队接到新的指令,立即赶赴新的“战场”。
  
  位于余姚中山中路南侧与姚江交会的一片施工空地,是三江口新村等三个小区的交会点,这里直接连接汹涌的姚江。因为江水倒灌,三个小区近10万平米的整片区域,在轨道交通抢险队赶到时,积水仍然超过1米以上,每栋房子一楼几乎都被淹没。
  
  面对积水体量庞大、困难重重的抢险任务,抢险队现场总指挥朱瑶宏首先查看灾情,与街道和社区负责人一起分析排涝对策。考虑这片区域与姚江相连,姚江水位下降缓慢,如果依靠江水下降自排,时间将会非常漫长。急群众所急,为了整个区域居民早日过上正常的生活,抢险队果断决定,筑堤隔江!
  
  以工程处和1102标项目部人员为主的第二抢险分队一到现场,立刻与三江口村、城郊村干部群众一道,根据抢险队制定的抢险方案,开始抢排。一台台长臂吊机、挖土机,大功率发动机、水泵,一根根排水管、电缆线迅速组装到位,立即投入紧张的排涝抢险“战斗”中。原本还显宽敞的场地,一下子变得机声轰鸣、热火朝天!
  
  12日中午,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尹文德赶赴余姚,慰问战斗在排涝抢险一线的抢险突击队全体队员,指导救灾工作。尹文德叮嘱抢险人员,在抢险中,要确保人身安全,科学制定抢险方案,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尽快完成排涝抢险任务,打赢这场救灾硬仗。
  
  320千伏、30千伏等大功率发动机和新购买的4台水泵接连加入战斗,排涝打开了新的局面。吊车、挖土车、油罐车、发电机、运输车开足马力,循环作业。最高潮的时候,共有14台水泵、30多根150毫米直径排水管、700多米电缆同时排涝作业。
  
  当地政府和群众纷纷前来参与抢险排涝当中。梨洲街道城建办杨主任,一直蹲在抢险现场,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提供各项保障。城郊村姜长岳等8位五六十岁的老党员,自愿前来投入到抢险排涝中。他们穿着皮雨裤,一个个弯腰在积水里打捞垃圾,开展清淤作业。胡子有点花白的陆士标老人激动的说:“轨道交通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我们自己当然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家都是一家人!”
  
  经过24小时不间断的抢排,到13日中午12点左右,三江口小区的积水已下降近50厘米,很多一楼楼梯逐渐显露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3日中午12点,轨道交通抢险队在三个排涝点累计排水10万立方。
  
  “希望尽快完成这里的抢排任务,去救援更多这样的小区。居民的期待,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三江口小区排涝点作业队负责人怀小刚表示。这个82年生的小伙子,虽然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过了,但面对下一阶段的排涝任务,眼睛仍然闪烁着坚定的目光。
  
  “我们将坚守到底,继续为余姚加油,与余姚共渡难关。”这是宁波轨道交通抢险突击队的誓言!

 编辑: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