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家为何不告诉我:西瓜涂过植物生长剂
摘要:昨天,关于微信盛传的注射西瓜经平台报道( http://nb8185.cnnb.com.cn/html/292/1025/2014/0525/553602.html )后,网友直呼以后不吃反季节西瓜了。一位热心网友更是发来长长电子邮件,他提…
http://nb8185.cnnb.com.cn/html/292/1025/2014/0525/553602.html)后,网友直呼以后不吃反季节西瓜了。一位热心网友更是发来长长电子邮件,他提出,虽然白籽西瓜可以放心食用,但涂过生长剂的西瓜应该标明。
以下是这位名叫“智能隐”网友的电子邮件节选:
上午在民生e点通里看到关于西瓜的一个帖子。
按照专家农业技术专家观点,西瓜白籽是因为瓜农植物生长中使用了低剂量的植物生长剂,种子与果实发育不均衡造成,其食品安全风险处于较低水平,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同时也回应了瓜农打针使用甜味剂的谣传。
在普遍患有食品安全恐惧症的群众来说,首先关注的是能不能吃,吃了对健康有什么影响。专家的解释可谓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可我心里还是觉得隐隐有点不爽,因为店家没有告诉我,这西瓜是白籽的,并且使用过植物生长剂。
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有那么重要吗?很重要!
同样外观的两个西瓜,一个是使用过植物生长剂的,一个是自然生长的,同样价格,消费者会选择哪一个?毋庸置疑,消费者会选择自然生长的。如果完全让市场定价,自然生长的瓜卖4元一公斤,估计使用过植物生长剂的最多只能卖3元一公斤。有没有使用植物生长剂这几个字值1元一公斤。更有甚者,不使用化肥、农药,在特定生长环境下生长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与普通农产品的价格相差约十倍。这就是价值所在。
标注质量信息,是区别产品质量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如果能让好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一个好的价格,在市场规律的激励下,自然会有更多的产品提供者去努力生产好的产品,通过市场竞争,消费者会买得同等质量价格更优的产品。相反,如果消费者对质量无从判断,质量好的产品与质量差的产品都卖同一个价格,那谁会愿意去生产好的产品呢?其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去生产质量差的产品,最终消费者也只能消费质量差的产品。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
市场监管理论的研究成果早已证明,生产者应当真实客观地向市场消费者陈述产品质量信息。各个国家的质量立法也都是把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作为法律的重要内容。政府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让消费者自主地根据质量信息做出购买选择才是真正的市场之道,也是让质量不断提升的市场机制的核心。如果大家都是科学理性的消费者,劣质产品市场就会缩小,好产品才会有好价格,才会有更多的人去追逐好质量,质量与价值真正挂起钩来。
这位网友感叹,“这几年农户普遍使用植物生长剂,大量反季节生长的作物充斥市场,消费者跟时令产品已经渐行渐远。尽管吃进去是没有什么大的安全风险,但你想吃到《舌尖上的中国》中那种原汁原味的感觉,那只能在过去的记忆里。”
他最后呼吁农业部门应牵头,由瓜农合作社落实这一标签问题。
这一建议是否有可行性,能否真正落实,我们将继续向有关部门反映。(宁波民生e点通 陈冬冬)
昨天,关于微信盛传的注射西瓜经平台报道(以下是这位名叫“智能隐”网友的电子邮件节选:
上午在民生e点通里看到关于西瓜的一个帖子。
按照专家农业技术专家观点,西瓜白籽是因为瓜农植物生长中使用了低剂量的植物生长剂,种子与果实发育不均衡造成,其食品安全风险处于较低水平,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同时也回应了瓜农打针使用甜味剂的谣传。
在普遍患有食品安全恐惧症的群众来说,首先关注的是能不能吃,吃了对健康有什么影响。专家的解释可谓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可我心里还是觉得隐隐有点不爽,因为店家没有告诉我,这西瓜是白籽的,并且使用过植物生长剂。
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有那么重要吗?很重要!
同样外观的两个西瓜,一个是使用过植物生长剂的,一个是自然生长的,同样价格,消费者会选择哪一个?毋庸置疑,消费者会选择自然生长的。如果完全让市场定价,自然生长的瓜卖4元一公斤,估计使用过植物生长剂的最多只能卖3元一公斤。有没有使用植物生长剂这几个字值1元一公斤。更有甚者,不使用化肥、农药,在特定生长环境下生长经过认证的有机食品,与普通农产品的价格相差约十倍。这就是价值所在。
标注质量信息,是区别产品质量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如果能让好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一个好的价格,在市场规律的激励下,自然会有更多的产品提供者去努力生产好的产品,通过市场竞争,消费者会买得同等质量价格更优的产品。相反,如果消费者对质量无从判断,质量好的产品与质量差的产品都卖同一个价格,那谁会愿意去生产好的产品呢?其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去生产质量差的产品,最终消费者也只能消费质量差的产品。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
市场监管理论的研究成果早已证明,生产者应当真实客观地向市场消费者陈述产品质量信息。各个国家的质量立法也都是把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不对称作为法律的重要内容。政府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让消费者自主地根据质量信息做出购买选择才是真正的市场之道,也是让质量不断提升的市场机制的核心。如果大家都是科学理性的消费者,劣质产品市场就会缩小,好产品才会有好价格,才会有更多的人去追逐好质量,质量与价值真正挂起钩来。
这位网友感叹,“这几年农户普遍使用植物生长剂,大量反季节生长的作物充斥市场,消费者跟时令产品已经渐行渐远。尽管吃进去是没有什么大的安全风险,但你想吃到《舌尖上的中国》中那种原汁原味的感觉,那只能在过去的记忆里。”
他最后呼吁农业部门应牵头,由瓜农合作社落实这一标签问题。
这一建议是否有可行性,能否真正落实,我们将继续向有关部门反映。(宁波民生e点通 陈冬冬)
编辑: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