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后 只能手机给访客开门?
老人使用门禁系统遭遇“数字鸿沟”
摘要:老旧小区改造,或多或少会涉及楼道门和门禁系统的换装问题。然而,近来,有多位网友向宁波民生e点通反映,自家小区改造后,访客“上楼”这件原本简单的事情反倒变得…
老小区新装门禁系统没有入户终端
1月26日,小e前往网友反映的江北区逸嘉新园北区。
据了解,小区三成住户是老年人。原门禁系统在楼道门和居民家各有一个终端,楼下门牌号拨通后,居民在家里能听到铃声,接起后便可开门,操作简便,可谓老少皆宜。
但是,此次新装的门禁系统却没有了入户终端,居民只能通过智能手机上的App来查看。也就是说,访客来访时,只能通过一楼门禁系统呼叫到居民的手机,居民须通过手机App查看按门铃者的情况,后决定是否开门。这让不少老年业主和小孩犯了难。而即便不是老人和小孩,若手机被调成静音状态,这一呼叫也就永远叫不应了。
而该小区新门禁系统的供应方表示,针对不会使用或没有智能手机的业主,可花800元购买一个对讲终端放在家里。

逸嘉新园北区居民向小e展示用智能手机上的App开门。(廖业强 摄)
而据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网友反映,鄞州区天水华都的老旧小区改造也出现了同样情况。小e了解到,该小区在改造后,居民也只能用手机App给楼下的访客开门。

天水华都新换楼道门上尚未装门禁系统终端。(廖业强 摄)
该小区业委会一名成员说,政府投入改造资金只剩下18万元,而安装入户终端需要近45万元。参与小区改造的相关单位开会协调此事,但未就此作出追加投资的决定。
新系统快装完 居民才知没有入户终端
在这两个小区的采访中,小e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新系统改造方案未与居民做充分的沟通。
逸嘉新园北区居民吴先生对此颇为不解,他说,新门禁系统没有入户终端,供应商、物业竟没有事先通知业委会和居民。等居民发现情况不对,新系统都快装完了。天水华都一位居民也表示,小区开始改造前,设计单位展示的门禁系统效果图显示有入户终端,可小区被改造以后,这个设备却没了。其间,他们没有收到改变方案的通知。
对此,白鹤街道城管办相关工作人员说,天水华都业委会成员曾提出取消门禁系统的入户终端。对此,小e采访的业委会成员和居民表示并不知此事,并说街道和施工单位也没有在小区公示过这一决定。
关爱小区改造 将门禁入户终端作为必须品
不过,小e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老旧小区改造,都对老年人如此“不友好”。海曙区关爱小区安装新门禁系统时,为居民配备了入户终端,居民在家即可一键开门。
1月27日,小e在关爱小区看到,除了最传统的用钥匙开门外,居民可以刷卡、刷脸的方式打开楼道门。在她家,她的小孙女向小e展示自家的门禁系统终端。这个设备有响铃、通话、对视功能,用起来非常方便。

关爱小区居民家新装的可视对讲终端非常便利。(廖业强 摄)
徐家漕社区负责人表示,关爱小区现有1200多位老年人,还有许多小孩,他们不用智能手机。所以,相关部门在小区改造之前就要求新装门禁系统配备入户终端。
小e有话说:老旧小区改造,能否多考虑“适老化”
我市老旧小区多以老年群体居民为主。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市60岁以上(含)户籍老年人口156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5.6%,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逸嘉新园北区和天水华都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人为制造“数字鸿沟”,与中央提倡的消弭老年人正在面临的“数字鸿沟”的相关精神完全相悖。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本意是为改善小区内的老旧设施,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为此,业主单位应在工程前期设计、中期施工以及后期收尾阶段,通过小区业委会与居民充分沟通,考虑老人和孩童的实际需求,如此才能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中国宁波网民生e点通 廖业强)
执行人:作者:廖业强 编辑:吴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