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海螺水泥附近“脏乱差”为何难根治

一户上岸渔民居住在此,西店镇和团堧村研究解决方案

摘要:过去2个月间,宁波民生e点通网友“牛博艺”数次投诉“宁海强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门前脏乱差”情况,当地有关部门都进行了回复,但仍未彻底完成整改。为何如此难以整治…

今年2月的门前情况。(引自网友帖文)
 
  过去2个月间,宁波民生e点通网友“牛博艺”数次投诉“宁海强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门前脏乱差”情况,当地有关部门都进行了回复,但仍未彻底完成整改。
 
  为何如此难以整治?近日,小e进行了实地走访。
 
  网友7次留言
  反映强蛟海螺水泥厂区附近“脏乱差”
 
  经梳理,网友数次投诉的经过如下——
 
  2月14日,网友“牛博艺”在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首次留言,反映宁海强蛟海螺水泥有限公司门前存在“集装箱违规搭建、违规养殖种菜、杂物乱堆乱放,甚至室外搭建茅坑”等情况,希望有关部门进行整治。
 
  2月15日,宁海县强蛟镇回复:已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条线到现场查看情况,后续将开展专项清理整治。
 

今年2月的门前情况。(引自网友帖文)
 
  2月22日,网友就该问题追问整治后续。强蛟镇回复表示,该区域实际上属于西店镇管辖,是一块“飞地”。该镇还“第一时间联系西店镇,共同对该地块开展整治工作。上周已开展垃圾和种植物的清理”。
 
  之后的3月1日、3月9日、3月16日、4月4日,网友接连发帖追问、质疑整改效果,最后一次的追问中,网友表示,该处违法搭建的茅坑未处理,挡在公司大门口的集装箱未移位,并建议将集装箱向山上旁边移位,不要挡在公司正门。
 
  这一次,西店镇于4月12日回复表示,有关部门正在进行对接。4月17日,网友再次询问处理结果,有关单位暂无回复。
 
  4月17日上午,小e首先拨通了网友“牛博艺”的电话,对方表示自己是此处海螺水泥公司的职工。公司门前的脏乱差情况一直没有整治干净,让他们感觉很不好。
 
  当日上午,小e在现场看到,海螺水泥厂区大门西南方向,有一条强峡段公路。在路对面有一处集装箱。有人还在路边的空地上开垦了耕地,种植了不少农作物,一旁还有数间棚屋和一处旱厕。
 

有人开垦了耕地。(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张弛摄)
 
  对比4月17日当天现场和今年2月14日网友发的照片,小e发现,“杂物乱堆放”情况有所好转,但其他的“集装箱违规搭建”“违规养殖种菜”“室外搭建茅坑”情况,均未有改善。

  棚屋内住着一对夫妻
  所谓“脏乱差”是生活必需
 
  走近这处“脏乱差”后,小e发现,一间棚屋内住着两位老人——戴老伯和他的老婆,而且,他们在这里开了一间小卖部。
 

棚屋里的小卖部。
 
  小e走进棚屋,先买了一瓶500毫升装可口可乐,3元。随后和他们攀谈起来。
 
  戴老伯告诉小e,两人均为西店镇原国庆村人,曾是渔民。大概30多年前,原国庆村与团堧村合并成为新的团堧村,当时30岁出头的他受到时任村书记的委派,和老婆来到这块位于强蛟镇的“飞地”上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彼时,他们就在距离这处集装箱不远的山头下建了一幢房子居住。
 
  后来,来自强蛟镇的企业海螺水泥公司要建厂房,于是两人的房子拆迁,并获得宁海县临港开发区6万元补偿。
 
  由于戴老伯和老婆都是渔民,没有土地,所以房子被拆后,他们又在水泥厂附近找了片地方,用补偿款建起了4间屋子,平时种点农作物维持生计。
 

戴老伯告诉小e曾经居住的房子位于对面的红顶房子处。
 
  大约3年前,由于村里要修公路,两人的房子又被推平。团堧村赔偿了3.8万元的花果苗木费。此外,两人还担负着看山的职责,每年可获一笔村里补贴。
 
  “室外搭建茅坑”,是无奈之举。在此居住,周边没有厕所,只能搭建这处旱厕。戴老伯还说,许多过路的司机经过这里时会随地大小便,都是他在打扫。
 

旱厕。

  戴老伯:搬离需要有补偿
  村书记:村里没条件
 
  在地图上,现在的团堧村和海螺水泥之间,有一片狭窄的海域。如果走陆路,车程20多公里。而坐船横跨海域,距离只有几公里。
 
  戴老伯过去常常坐船往返于国庆村和海螺水泥。但如今,国庆村已经不复存在,这几公里,也几乎成了戴老伯一家无法跨越的距离。
 
  他希望继续让他们居住在这里、继续看山,或者让他回村里,并给予一定的补偿,也好建个房子栖身。
 
  “村书记叫我们回去的话,我们肯定答应。”他说。
 
  关于戴老伯的情况,小e联系了西店镇团堧村现任村书记、主任戴加齐。戴书记告诉小e,戴老伯原本是渔民,没有土地用于建房。现在,村里也没有条件让他们建房子。而且,这一片山头一定要有一个看山人,目前,每年村里会给戴老伯两三千元补助。
 
  5月8日,小e从西店镇党建综合办了解到,目前西店镇与团堧村正在研究相关方案,有进展将及时通报。(宁波民生e点通 张弛)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编辑:吴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