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办行|禁渔期 江北这些菜市场哪来的这么多"热气货"?

摘要:“热气货”是“老宁波”对新鲜捕捞的、未经冷冻的各类海鲜的叫法。眼下,东海已经禁渔近3个月并仍属禁渔期。然而,有网友反映,菜市场存在售卖“热气货”…
   “热气货”是“老宁波”对新鲜捕捞的、未经冷冻的各类海鲜的叫法。眼下,东海已经禁渔近3个月并仍属禁渔期。然而,有网友反映,菜市场存在售卖“热气货”的情况。
 
  近日,有网友通过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发帖反映,今年禁渔期江北区日湖菜场售卖“热气货”现象较往年更为普遍,特别是部分鲳鱼还在产卵期,实在令人担忧。
 
  根据宁波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的关于2023年海洋休渔禁渔的通告要求,我市自5月1日12时起,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其中小型张网渔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其他作业渔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按照往年惯例,现阶段包括带鱼、鲐鱼、银鲳、三疣梭子蟹、小黄鱼、大黄鱼、虾蛄等种类的海洋捕捞冰鲜或活体水产品应该禁止销售。
 
  那么,禁渔期,摊主口中的“热气货”真的是“热气货”吗?
 
  该网友的问题经群众留言板受理后,宁波市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于7月21日回复称,经查,日湖菜场售卖的禁渔期禁止的鱼都是有票据的冷冻货,并已加强市场监管。
 
  按照部门的回复,商家在以次充好。那么到底市场上在卖的是冷冻货还是“热气货”,部门加强监管后是否还有类似情况发生?连日来,小e走访了江北区多家菜市场发现,摊主口中的“热气货”比比皆是。
 
  在江北区日湖菜场,小e看到,许多摊位都在售卖鲳鱼、梭子蟹、小黄鱼、舌鳎(tǎ)等海产品。摊主表示所售的都是“热气货”,也有摊主声称自己售卖的是野生梭子蟹。
 

日湖菜场内摊主称都是“热气货”。(本文照片除有标外均由仇龙杰摄)
 
  小e在一家鱼摊看到,鲳鱼看起来很新鲜,有的鱼肚子隆起,有的鱼鳞还没刮干净,且鱼眼珠饱满、鱼鳃显红色。
 
  该摊主表示这些鲳鱼都很新鲜,部分鱼体内还有鱼籽,是“热气货”。小e询问价格后,他表示原本每公斤要卖300元,因当天进货多所以只卖240元,再迟就卖完了。
 
  在他的建议下,小e买了一条0.33公斤重的鲳鱼。经向其他菜市场的经营户和业内人士求证,他们均表示是新鲜的“热气鱼”。
 

小e在日湖菜场购买的“热气”鲳鱼。
 
  7月27日,小e在江北区双东坊菜市场看到,鲳鱼、梭子蟹、带鱼、小黄鱼等海产品供应充足。一家摊位在售鲳鱼个头不大,每公斤售价只要50元。摊主坦言,“鱼是冷冻的,没有热气货,不过没关系,海鲜品质都非常好。”
 
  随后,小e前又往江北区白沙菜市场,看到菜市场内有不少售卖新鲜海产品的摊位。
 
  小e注意到一家鱼摊上的鲳鱼表面都比较顺滑富有光泽,便询问:“这是‘热气货’吗?现在可以抓热气货卖?”摊主当即表示:“‘热气货’怎么会没有呢,当然有!价格要贵一点,有都是有的。”这位摊主同时也售卖小黄鱼,并将小黄鱼分为了两堆,一堆为“冷气货”,一堆为“热气货”。小e发现“冷气货”大概有二十多条,卖60元/公斤,“热气货”仅剩五条,要140元/公斤。
 

左图:冷冻小黄鱼;右图:“热气”小黄鱼。(杨宇辰摄)
 
  对此,小e联系了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会联系执法人员前往调查。
 
  昨天,该局一名相关负责人回复称,28日下午,执法人员第一次到日湖菜场进行突击检查,现场见到6家水产摊位正在经营,其中有2家单位在经营鲳鱼和带鱼,经营户均提供了相关进货票据。鲳鱼价格在160元到180元/公斤左右。昨天早上,执法人员再次来到日湖菜场对6家水产摊位进行检查,其中最贵的一家摊位鲳鱼价格为180元/公斤,以上摊位均能出示进货票据,执法人员未发现市场内在销售禁渔期违禁渔获物。
 
  “我局曾接到过关于日湖菜场禁渔期期间销售违禁渔获物的举报,执法人员当时对菜市场售卖鲳鱼带鱼等海水产单位进行过随机抽查,商户都是能提供出相关票据的。”
 
  该负责人表示,执法人员提醒经营户不得对冻鲳鱼宣传为“热气货”或者新鲜鲳鱼。同时对市场管理方进行了行政约谈,要求加强场内巡查,落实禁渔期市场交易的各项规定,强化索证索票管理,并关注经营户违规宣传等行为,必要时运用信用保证金进行处罚,确保场内正常的交易秩序。(宁波民生e点通 仇龙杰 实习生 鲍祎禾 杨宇辰)

  评论:
 
对菜市场售卖“热气货”海鲜  不能止于行政约谈
 
  眼下,东海已经禁渔近3个月并仍属禁渔期。然而近日,有网友通过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发帖反映,今年禁渔期江北区日湖菜市场售卖“热气货”现象较往年更为普遍,特别是部分鲳鱼还在产卵期,实在令人担忧。“热气货”是“老宁波”对新鲜捕捞的、未经冷冻的各类海鲜的叫法(8月1日中国宁波网)。
 
  按理说,在每年的禁渔期内,菜市场是根本不存在“热气货”的。即使有渔民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明目张胆违抗禁渔期禁令,偷偷出海捕鱼,菜市场里也不会有摊主敢于出售。
 
  但是,日湖菜市场摊主表示所售的都是“热气货”,而且售卖价格高达每公斤一百多元,大大高于每公斤五六十元的“冷气货”。那么,这言之凿凿的“热气货”来自何方,究竟是真还是假?
 
  经过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调查,受突击检查的摊位均能出示进货票据,执法人员未发现市场内在销售禁渔期违禁渔获物。原来,那些摊主口中的“热气货”,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冷气货”,说是假冒伪劣也未尝不可。摊主将“冷气货”吹嘘为“热气货”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哄抬价格,欺骗消费者,牟取暴利。
 
  虽然说检查中没有发现销售禁渔期违禁渔获物,但对监管部门来说,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继续加强监管,严格检查,杜绝一切所谓的“热气货”海鲜进入菜市场。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监管部门负责人表示,执法人员提醒经营户不得对冻鲳鱼宣传为“热气货”或者新鲜鲳鱼,同时对市场管理方进行了行政约谈,要求加强市场内巡查,却没有对违规以“冷气货”冒充“热气货”、哄抬价格的摊主进行任何处理。这不由得让人担心,等到眼下的风头过去后,那些摊主会不会故态复萌,继续公然把“热气货”当作卖点?
 
  “热气货”“冷气货”仅仅一字之差,但每公斤售价相差将近一百元,摊主的行为明目张胆地违反了价格法,侵害了公平交易权,执法部门应该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该罚款的罚款,该停业整顿的停业整顿,也可以将相关摊主列入行业不诚信“黑名单”,以法律法规震慑一切哄抬价格、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者。(文/郑建钢)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编辑:吴旻
    手机版 |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