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在“渡口”的高风中学志愿者们(2)
车子很快驶离了堆满赈灾物资的第三职校,在校门口,小e看到又有贴着赈灾标语的一大溜军鱼贯而入。在车上,小e和一位就近的志愿者聊了起来。
据了解,他们来自高风中学,有20来位,这几天一直忙于抗洪抢险。虽然如此,但也不觉着累。他们接下来要去的点是三江口新村。他们说,那里的受灾情况也很严重,但不像花园新村那样受到较多关注。此外,他们还将去周边的南园和北园等小区派送食物。
说话间,车子来在了三江口新村门前。由于缺少食物,在村口的居民和路人一下子都涌了上来。志愿者们急忙安抚,请大家不要着急。
小e暂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哪是社区门口?各式各样的“门板筏子”和小型橡皮艇在这里进进出出,显现出了渡口的忙碌,使人不免有种错觉,仿佛置身于某个渡口。但两旁的房屋和大家涉水进出的情景又强烈地告诉你,这是一处正受着严重水患的地方,这里的人们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急需帮助。
做好分工,志愿者们下了车,开始往小船上搬运食物。几位热心的居民也前来帮忙,前带领志愿者一同前去分发。
在这群志愿者中,一位个子不高的男老师引起了小e的注意,只见他有条不紊地组织着派送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他一直泡在水里,护送着船只进入社区,挨家挨户派送食物。
当天已是第五天,小区看上去仍像一个西湖。据说菲特“馈赠”了灾区余姚68个西湖、7.5亿立方米的总降雨量。只是三江口新村的这个西湖,让人联想不到一丁点的西湖之美。
高风老师一路推着小船,水齐腰深,更深一点的地方到达了他的胸口。他一路指挥着物资的派送,并不时与岸上的兄弟打电话沟通落实新碰到的问题。其他几位居民划船的划船,吆喝的吆喝,分发的分发,大家井井有条。
“楼上有人吗?都下来拿东西啦!”每到一处楼道口,船上的人就会齐声高喊。听到了响动,大家便都从楼里出来,在一楼干燥的台阶上,接收食物。渐渐地,大家也知道今天有人来分食物,就自觉地楼道口等候大家。
“我都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我和孩子拉肚子都两天了!”
“太谢谢了,谢谢谢谢!谢谢高风中学的志愿者们!”
……
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没法下楼,于是每次分发的时候,大家都会叮嘱一句:“这个楼道你们负责一起分发下去啊!如果有人没有拿到,那就不好意思了!”
大家伙更是邻里情深,有食同享,一拿上去就挨家挨层地送去了。
一个楼道挨着一个楼道,很快一船食物就送得差不多了。
高风老师赶紧拿出手机联系同伴。一不小心,他的手机掉入了水中。幸运的是,手机出水后,依然还能打电话。约好了补给地点,小船划回了小区的东边靠南边的门口。这回除了面包饼干这些食品外,这次还有几百盒快餐。高风老师说,这是一位家长提供的,今天运送货物用的大卡车也是学生家长提供的。
补给完食品,大家继续挨家挨户送食物。此时已是中午11点多,为了不耽误派送工作,几位船上的志愿者们和社区居民就轮流吃饭。很快,第二车食物也送完了。
到了岸上后,另一拨志愿者接替了派送工作,高风老师才得以有时间扒口饭。他边吃边告诉小e,“我们这20来人都是自发组织的,因为这里被关注得少,这里需要我们!”(宁波民生e点通 陈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