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减少静脉输液,宁波一直在努力

安徽公布了不输液疾病清单

摘要:8月20日,网友草籽种在宁波民生e点通的平台上向宁波市卫生局询问:关于输液,宁波卫生局做了什么? 这位网友援引了一份来自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注…
  8月20日,网友“草籽种”在宁波民生e点通的平台上向宁波市卫生局询问:关于输液,宁波卫生局做了什么?
  
  这位网友援引了一份来自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注:以下简称卫计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这份通知强调要严格掌握静脉输液使用指征,并强调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
  
  小编经过搜索了解到,本月18日安徽省卫计委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其中包括一些外科、妇科炎症以及小儿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注:清单详细附后),清单明确了上述疾病都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输液。
  
  针对网友的疑问,8月21日,宁波市卫生局进行了回复: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有一定优点,如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等。同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点,比如导致局部或全身性感染;药物过量或滴注过快,易产生不良反应;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解质失衡等。因此,准确把握输液指征,合理用药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关键。
  
  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的用药原则,在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吸收障碍(如呕吐、严重腹泻等),以及出现病情危重,发展迅速,药物在组织中宜达到高浓度才能紧急处理等情况下将优先使用静脉输液。目前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确实存在部分输液不合理现象,这其中有个别医师过度治疗的因素,也有部分患者和家属对医学知识的不理解因素。2011年宁波市第一医院率先提出逐步减少门诊输液,被广大网友评论为“舍命玩另类”。因此,减少不合理输液,一方面需要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广大群众逐步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建立科学的就医理念。
  
  近年来,我局一直重视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管工作,将临床合理用药作为医院的重要考核内容,定期在政务网站公开阳光用药相关监控指标;各级医院也通过开展处方点评、使用合理用药管理软件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2011年至今,我局还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减少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网络信息的透明化,让临近省份安徽省卫计委公布的“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在网上“疯传”,引起网友关注,宁波的网友由此及彼地生发出“关于输液,宁波卫生当局做了什么?”的疑问,也是情理之中的。
  
  而反观宁波市卫生局相关工作人员的回复,让网友们了解了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的优点和弊端,同时也介绍了目前关于静脉输液宁波市在开展的工作,并指出了存在不合理输液的两方面原因,对如此细致的答复,小编觉得应该要点赞。
  
  一蹴而就的做事未必能让问题迎刃而解,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应该说,如何减少不合理输液是一项大工程,正如市卫生局的回复所言,既要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管理,也需要广大群众逐步提高健康知识水平,建立科学的就医理念。 (宁波民生e点通 杨莉)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编辑:高洁
手机版 |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