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高校神菜”去留 不妨让学生舌尖投票
摘要:近日,号称中国第九大菜系的高校食堂又推出一批新鲜菜式,被网友称作神菜。 安徽某高校食堂推出五道食堂神菜,分别是橙子鸡片、菠萝咕咾肉、玉米粒炒葡萄…
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口味不尽相同。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喜好本就不一,尤其是现在很多年轻孩子,在口味上更是挑剔。即便在家里或是去餐厅,再美味的饭菜如果长时间吃,也会感觉到腻,更何况是食堂呢?况且食堂新菜的制作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食材的时令性、流程的可操作性等等,确实费心,所以只要新菜卫生合格,营养合理,不妨对厨师们的奇思妙想和推陈出新多些理解和宽容。如此,同学也有更多选择来满足自己的不同需求。
——无为
高校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让学生吃得更好,进而对菜式种类不断突破和创新,使其更加丰富、更具营养价值,原本无可厚非。但是,“菜式创新”并非对千差万别的“食材”肆意混搭。这样所谓的“创意料理”,其科学性值得怀疑,营养价值更值得追问和质疑。以水果为主打的 “神菜”,在制作过程中对其加热是避免不了的,水果中的很多维生素如果遇高温,营养成分会被破坏。直接把学生当成“试验品”,让其进行试吃,是否对学生不负责任?
——赵志轩
实践是检验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创意的满意度如何,还得靠实践来验证。好的菜品搭配必然会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那么通过改进和优化就可以将其固定下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菜品以增加学生的选择面,获得差评的则进行改进或者完全淘汰,抑或以新的菜品创新来进行替代。坚持“顾客至上”的理念,服务态度就会随着菜品的丰富而不断提升,服务方式也会随着料理的创新而不断优化。关键在于要尊重市场规律,把学生视为一个平等的市场主体,才能以他们的切实利益和消费诉求为核心,实现服务方式的转变,服务作风的升级。
——堂吉伟德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没有吃不到,只有吃不了。“高校神菜”出世以来,就拥有了泾渭分明的两大评价阵营。其实菜好不好吃,只有舌头知道,对此,我们不能只靠争论,还要靠每个人的舌尖来决定。“神菜”的口味清淡与浓重还有酸甜苦辣咸,不妨都交给学生的“嘴巴”,拥有较大市场的就留下,属于小众市场的不妨就让它消失或者以小众的方式存在。
——朱清建
编辑:吴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