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开启“轨道交通+物业”新时代

摘要:依托约75公里的轨道交通十字骨架线,宁波轨道交通已开始从规划、建设、运营向开发迈进,通过轨道交通,宁波人开辟了“零距离”乐享品质生活的大通道。…

  餐饮娱乐、购物休闲、文化康体、公寓酒店、医院学校、社区CBD……这些在香港、上海部分地铁站口常见的生活“万象”,正在悄悄向宁波轨道交通走来。

  依托约75公里的轨道交通十字骨架线,宁波轨道交通已开始从规划、建设、运营向开发迈进,通过轨道交通,宁波人开辟了“零距离”乐享品质生活的大通道。

  轨道交通,宁波城市交通大动脉,正在释放她满满的正能量,为进一步助推城市品质补短板、打造都市经济新高地、建设两富两美新城区迈向新的征程,也开启了宁波城市生活新格局。

  8月29日上午,宁波轨道交通与绿城“牵手”,就1号线邱隘东综合开发项目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市首个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落地,宁波正式进入“轨道交通+物业”时代,也标志着宁波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开发“四位一体”发展战略格局全面形成。
 


翠柏里站物业综合开发效果示意图


藕池站物业综合开发效果示意图


三官堂站物业综合开发效果示意图


城隍庙站物业综合开发效果示意图


明楼站物业综合开发效果示意图


永达路站物业综合开发效果示意图


东鼓道开发效果示意图


望春桥站物业综合开发效果示意图

  理念先导“站城一体化”助推城市新发展

  2016年3月19日,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正式开通试运营,实现了宁波市六区轨道交通全覆盖,标志着宁波轨道交通第一轮规划建设圆满收官。

  自2014年5月第一条线路开通以来,宁波轨道交通累计共开行列车30余万列次,累计运送乘客超1亿人次,形成了约75公里的轨道交通运营骨架,各项技术指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为我市缓解交通拥堵发挥了重大作用,乘轨道交通成为许多市民出行的一项优先选择。

  然而,轨道交通不仅仅只是交通工具,它改变的也不仅仅是市民的出行方式,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助推城市的发展。“发展轨道交通就是发展经济、建设轨道交通就是建设城市,运营好轨道交通就是改善民生”,这是市委、市政府对轨道交通的定位,也是对轨道交通的战略要求。

  2014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宁波市轨道交通专项土地储备的实施意见》,确立了“轨道交通+物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今年3月又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对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工作涉及的规划统筹、土地专项储备、配套政策、征地征收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今年4月,市政府专门召开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建设专题会议,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职责。

  长期以来,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十分注重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建设。市规划局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阶段,同步考虑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在具体开发项目的控规、详规等方面积极予以支持;市国土局将轨道交通专项土地储备项目纳入市土地储备中心的“一库四计划”,在指标优化调整等方面积极予以支持;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交通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部门分别从立项、资金、行政审批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各县(市)区将轨道交通当作城市品质提升的一项重要载体,在征地征收、项目配套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一直以来,宁波轨道交通在加快建设和提高运营水平的同时,主动融入城市发展和品质提升,深入实践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的城市发展理念,最大程度发挥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轨道交通网络格局和车站设计方案,深入推进“轨道交通+物业”,对轨道交通沿线地块结合棚户区改造,综合管廊建设等城市更新项目进行深度开发,实现轨道交通和城市融合发展。

  “服务城市建设、服务都市经济、服务民生发展,创造和美新生活,这是轨道交通一直以来的使命。”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文德坚定地表示。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编辑:张枫
手机版 |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