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 探索重特大事故防控破局之法

摘要:全省危化品事故应急实战演习在甬举办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掀起学法用法高潮 社会化服务补短板 小黄人在全国首届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显身手 油气管…

全省危化品事故应急实战演习在甬举办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掀起学法用法高潮
 

社会化服务“补短板”
 

“小黄人”在全国首届危险化学品救援技术竞赛显身手
 

油气管道“安全巡护”
 
  近年来,天津、深圳等地接连发生重特大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其惨痛。针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要采取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要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宁波正处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生产经营单位量大面广,地下油气管道长,交通运输繁忙,城市建设快速增长,渔船数量众多,安全风险客观存在。近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的齐抓共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支持下,我市未发生过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但中国安科院日前对宁波开展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中指出,我市存在12大类36小类的主要风险。宁波如何才能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长治久安?这成为了我市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今年4月,国务院安委办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专项行动,明确宁波等11个城市作为试点。宁波正紧紧抓住有利契机,全力做好试点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力争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作出最大的努力。
 
  根据国家试点要求,我市研究出台了《宁波市开展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全面构建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依法治安制度机制、基础保障和应急管理等五大体系,18项重点任务以及八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十个重点推进项目,争取为全国重特大事故防控提供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经验。目前,全市相关领域试点已全面开花,并在平安护航G20决战阶段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牢树“安全风险”理念
 
  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本次试点的核心任务,切实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这也体现了安全生产关口前移的工作理念。”市安监局负责人说。目前,安监部门正着手制定《宁波市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暂行办法》,明确风险管控的目标、任务、方法和要求,落实安全风险排摸、辨识、评估、管控责任。同时,完善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今年7月,市安委办首次启动全市重大安全风险大排查,共梳理出220个重大风险点,并建立电子分布图,实现重大安全风险形象展示、动态跟踪,危化行业按“红、橙、黄、蓝”四级风险标准。同时,市安委办率先对124家重大危险源企业试行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动态监控。港口、危化运输、海洋渔业、交通物流、消防等重点领域初步建立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平台。
 
  油气管道运输是能源产业链的重要构成环节,但安全风险较高,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为此,规划部门建设了集管线现状、历史、规划、隐患等专业信息以及城市三维模型、地名地址、电子地图、高风影像等基础数据为一体的综合管线信息平台,为油气管道“智能化”监管提供信息保障。中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中海油大榭石化有限公司等多家油气管道企业试点建设了集实时数据库、视频监控、智能巡护、总图三维地理信息、泄漏检测和实验室信息管理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并大力推进先进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
 
  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1+X”责任体系编牢编密安全生产网
 
  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针对可能存在的“看不到、想不到、管不到”的安全风险问题,必须不断构筑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编牢编密安全生产网。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成为构建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宁波,安全生产领域相关人士都知晓一套“1+×”安全生产组织体系,该体系根据本地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在市安委会框架内建立起了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水上交通、城市燃气)、教卫文体、工业企业、商贸、农旅、民政宗教等7个专业安委会,各分管副市长分别担任专业安委会主任,形成管业务与管安全“一岗双责、三个必须”责任体系,相关专委会在油气管道隐患攻坚、房屋租赁管理等相关安全法规制度建设、人员密集场所隐患整治等取得明显成效。这一体系层层延伸,落实到乡镇(街道)、各级部门、各家生产经营单位,切实把责任传导压实到每个单位、每个细胞。宁波的做法已获得省政府高度肯定,今年在全省得以推广。
 
  在压实责任的同时,市安监局还加强联系服务,今年出台了《宁波市安委办联系服务专委会工作制度》,每位局领导、联络员负责联系各专委会开展工作;对重点企业,出台《宁波市高危企业联系服务工作办法》等,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联系服务“清单”制度,明确一名监管干部作为联系服务人,开展宣传培训、信息传递、联系沟通、服务指导,确保每月至少一次联系服务、每季至少一次上门走访。同时,依托安全生产“第三方”技术服务力量,为企业提供安全诊断、咨询和应急管理等服务工作,指导企业开展风险排摸、隐患排治。
 
  着力构建依法治安格局
 
  为安全生产提供更有力的法制保障
 
  发生事故后,如何开展事故调查,更好、更快地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吸取教训?今年上半年,安监、公安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明确各方责任,建立督查等工作制度,完善了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协调联动机制。同时,还出台了行政执法联络室、法律顾问团。
 
  近年来,宁波市着力完善安全生产地方法规和标准规范,探索制定了一批安全生产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标准规范,完善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制度体系。目前,我市正着手制定宁波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政府规章,进一步落实企业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主体责任。
 
  广泛普法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普法活动,通过专家培训、专栏解读、知识竞赛、双微活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法》、《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两高”司法解释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
 
  记者从市安委办了解到,通过综合执法、委托执法、联动执法、交叉执法等方式,市安委办已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始终保持对打非治违与隐患整治的高压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安监系统监督监察生产经营单位近3.2万家,同比增长19%;行政处罚1893万元,同比增长39%;查处各类隐患52095项,整改率98.3%。
 
  创新推进社会共治
 
  强化安全基层基础
 
  小微企业群租厂房是当前我市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块“短板”。鄞州通过创新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探索实践“房东”花钱“买”安全的新机制。作为全市租赁厂房购买社会化安全生产服务的试点区域,集士港镇已有27家“大房东”(群租厂房)主动向社会购买安全服务。去年5月至今,这27家“大房东”出租的厂房未发生一起生产安全事故。
 
  通过在全市危化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全面推广中介机构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我市有力提升了企业风险辨识、隐患排治、标准化建设、安全培训等各项工作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签订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合同6295个,投入资金4748万元。其中,企业自主投入的资金占到了7成,参与企业首次突破15000家,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达到57家。
 
  按照“网格划分科学、机构队伍健全、监管职责明确、工作开展规范、信息纵横顺畅”五项标准要求,我市建立起全面覆盖的村(社区)安全生产网格,在“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我市开展网格巡查企业147796家,发现无证无照企业527家,“三合一”企业233家,非法存储危化品的企业77家。
 
  今年,我市还投资近3000万元,在文化广场建设一个集安全法制教育、科普教育、风险体验于一体的市级综合性公共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力争明年投入使用。届时,广大市民朋友将再添一处学习场所。
 
  《安全生产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来,我市建立了由安监干部、高校师生、培训咨询机构以及企业人员组成的四支安全生产志愿者队伍,开展安全生产志愿宣传、培训、隐患排查、油气管线群防群治等服务。
 
  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筑牢安全生产最后一道防线
 
  6月27日上午9点,北仑区柴桥街道某企业厂区内突发大火,现场浓烟滚滚,火源靠近油库,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现场情况十分危急。
 
  接到企业报案后,街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协调下,安监、卫生、交警、消防、宣传、应急办等相关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展开事故救援,疏散厂内职工和周边群众,并对附近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保证医院救护人员和消防队及时赶赴现场实施救助,以最快速度完成应急救援工作。这一幕是我市一系列应急救援演练中的一小片段。每年,全市各个部门、单位都要开展类似的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实战水平。此外,宁波市还连续七年举办了危化企业员工应急技能处置大赛,督促企业强化员工应急处置能力训练,提高一线员工第一时间化解险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危化企业应急救援水平。
 
  应急救援是事故防范的最后一道防线,来不得半点疏忽。为此,我市建立了一支公安消防为主、社会联动为辅的应急救援队伍,并成立危化品应急救援的专业机构,强化应急预案、演练等措施,构建形成专兼结合、政企结合、事后处置和事前管理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中,我市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值守和事故信息报送制度以及市级9支应急联动救援队伍和5大类27名专家随时待命,各项保障措施全方位跟进的制度。石化、大榭、北仑青峙三大化工园区还建立了应急实时监控平台,进行24小时监控处置。
 
  此外,我市安监部门在全市40家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单位,率先推行应急处置卡编制工作。“编制应急处置卡的基础在于岗位风险辨识。”市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说,“在风险辨识基础上,我们针对性地简化应急预案,促使员工应急处置及时、准确、有效。”编制完成后,员工还需深入培训、定期演练,反复总结检验,形成“以卡片指导演练,以演练完善卡片”的闭环管理,确保应急处置卡能用、好用、管用。
 
  安全生产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再次强调,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作出安全生产批示。市安监局负责人表示,全市安监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保障城市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编辑:吴旻
    手机版 |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