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民生新闻 > 首页专题 > 宁波轨道交通网络化安全运营一周年 > 关键词:“四位一体”战略 > 正文
宁波开启“轨道交通+物业”新时代(2)
模式创新打造“轨道交通+”行业新标杆
第一个“轨道交通+物业”项目———1号线邱隘东综合开发项目就是在这样的政策支持下诞生的。这既符合城市集约用地的需求,又有效缓解筹集轨道交通建设资金压力。
这是宁波轨道交通“牵手”中国房地产公司品牌价值TOP10企业“绿城”的精诚之作,将努力整合双方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打造宁波首个大型轨道交通上盖生活综合体。
“轨道交通+物业”,这是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早准备、早谋划、早启动的原则,市轨道交通指挥部、市轨道交通集团早在2009年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的同时,就成立了专门的轨道交通物业开发公司,同步启动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工作,初步形成规划、建设、运营、开发“四位一体”发展的格局。
根据实际,我市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主要分为四种模式:一是站口沿线500米半径范围专项储备土地开发,如五乡站、东环南路站周边地块。二是拆迁地块再次利用开发,如孔浦站、明楼站等。三是车辆基地盖上开发,如天童庄车辆段、东钱湖车辆段上盖。四是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如东鼓道、压赛堰-大通桥区间。
目前,我市轨道交通涉及物业综合开发的19个地块共计196.67公顷,列入今年出让计划的13个地块共计43.31公顷,今年计划实质性开发地块5个约28.22公顷,其中,1号线邱隘东站周边地块18.66公顷、藕池站地块5.93公顷、望春站地块1.19公顷、城隍庙站地块0.36公顷。
地铁社区开启“轨道交通+”生活新方式
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和1号线二期开通试运营以来,沿线楼盘、商圈大打“地铁牌”。福明路站的世纪东方商圈、中河路站的北仑银泰城、外滩大桥站的来福士广场人流攒动,里面的美食店夜间和周末一桌难求,经济效益十分强劲。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地铁早期物业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在地铁沿线物业的升值基本保持在每年30%的幅度,个别地铁上盖物业更是达到了150%—200%的巨大升值幅度。
宁波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项目将充分结合城市文化底蕴和地块特点,融入宁波轨道交通“创造和美新生活”的服务理念。根据规划,宁波轨道交通将对车站上盖地块进行综合性深度开发,打造众多独具特色的,集交通、居住、餐饮、购物、娱乐、文化、商务、金融为一体的“地铁小镇”、“地铁社区”。如望春桥站地块开发将结合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主推“大运河申遗”;城隍庙站地块将结合“文化+旅游”的创意模式;三官堂地块依傍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等多个高校,将主推“青年城”的概念;体育馆站地块将打造出宁波独具特色的“站头上的体育公园”;潘火站将打造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体的邻里中心。通过特色站点的地块开发,宁波轨道交通将构建一个“地下一个站、地上一大片、片片够相连”的格局,创造出“吃住生活在地铁、购物娱乐在地铁、幸福享受在地铁”的生活新方式。
与此同时,宁波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的开发也高歌猛进。宁波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地块目前有两个,分别为鼓楼站—东门口站区间地下商业、压赛堰站—大通桥站区间地下商业。
2016年7月,被称为“宁波轨道交通商业首秀”的东鼓道于向媒体和市民揭开神秘面纱,这个国内地铁体量最大的商业空间,卧于宁波城市商业中心———鼓楼至东门口区域地下,即将开启城市商业的新纪元。根据规划设计,东鼓道地下两层不超过80间商铺将打造集方便生活、休闲餐饮、朋友聚会、文化体验和服务配套于一体的城市地下休闲长廊。目前,东鼓道已进入招商阶段,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将正式对外开放。
我们可以想象半年后的生活,到了周末,邀三五好友坐轨道交通到东鼓道,美食畅聊,休闲购物,一杯咖啡一本书,半日好时光……
补齐城市品质短板打造都市经济新高地
———访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蔚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宁波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开发“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全面攻坚年”,轨道交通指挥部、集团公司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关于补短板创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意见》(甬党发〔2016〕63号)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代市长唐一军同志关于“打造都市经济新高地、建设两富两美新城区”的精神,全力以赴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工作,为提升城市品质、促进都市经济、助推宁波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作出贡献。
首先是加快建设。按照全省扩大有效投资和三年滚动计划的要求,加快2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4号线以及奉化城际铁路建设,确保今年底5号线一期开工建设,完成投资77亿元,实现进度和投资协调发展。至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00公里,基本形成覆盖六区一市的网络化格局,以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进一步增强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实现中心城区和周边组团融合发展。
其次是科学规划。根据宁波“一圈三中心”的战略规划和2015年国务院批复的宁波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一核两翼、两带三湾”多节点的网络化市域空间布局要求,会同市规划局、市发改委等部门,加快编制第三轮建设规划,争取部分线路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形成“一环七射两快”的远景线网,运营规模达到41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较为完善。同时,不断优化线网规划和站点布设,积极推进站城一体化建设和城市更新,力争轨道交通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交通一体化接驳设施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TOD带动作用,助推城市品质补齐短板和城市功能优化完善。
再次是深化开发。始终把“轨道交通+物业”作为带动城市品质提升和推动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棚户区改造、综合管廊建设等城市更新项目,全面布局轨道交通沿线物业综合开发,“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第一轮建设规划相关物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出让、建设,全面完成第二轮建设规划以及奉化城际铁路涉及到20个地块302公顷物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储备,争取完成161公顷物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出让,邱隘东站、藕池站、孔浦站、永达路站等19个地块争取实质性开工建设,形成“建设一条线、带活一大片”、“建设一个站,带活一大圈”的良好格局,打造轨道交通都市经济带和都市经济圈。(宁波日报记者张燕 通讯员 徐昭 张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