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纪事|团圆饭上,我家的“兔年大事”出炉!
摘要:照例,我们“陈家”在年夜饭的饭桌上要评一评过去一年的“十大新事”,算是家庭总结。但在评选之前,显然得先有一桌年夜饭。昨晚的年夜饭由“麻岙姐妹花”操办,姐…
照例,我们“陈家”在年夜饭的饭桌上要评一评过去一年的“十大新事”,算是家庭总结。
但在评选之前,显然得先有一桌年夜饭。
昨晚的年夜饭由“麻岙姐妹花”操办,姐姐掌勺,翻颠炸炒,行云流水;妹妹帮厨洗切,虽得心应手,手却冻得通红,让我想起鲁镇上的女人为祝福准备“福礼”时在水里浸得也这般通红的臂膊。我则是火夫,掌管柴火灶,让火烧得旺旺的。

烧火我是擅长的,毕竟童子功还在。只是起火用的是撕下来的旧春联,有些硬邦邦的,不大给我面子,点了好几次都没着。丈人见状,便去门堂处拿了两小把麦秸秆。幸好我在他回来前,把火点着了。好险,差点毁我一世“清誉”。
但火着了并不等于万事大吉。火要想烧得旺,首先柴与柴之间要有足够的空隙,空气才能流通,火苗才可以自由穿蹿,而不至于被闷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塞细小一些的柴,如木工活剩下的边角料,等他们烧得有了势头,再架上大的手臂粗细的柴棍,这样就可以顺利地引燃后者,让整个炉孔里的火旺旺的。我想,大柴需由小柴支棱,有大才干的人同样离不开“小才”们的支持,否则他们也难以施展才华。
胡思乱想间,菜已经一个个出锅,放在灶上的带着热气的高高的木锅盖上,这样可以防止它们凉得快,等菜差不多都烧好的时候,就可以一并搬上桌了。
跑堂有连襟、女儿和外甥。人多力量大,一大桌年夜饭五点不到,便摆上了桌。


敬过丈人丈母娘,说完吉祥祝福的话,一家人边吃边聊,很快就到了评陈家(丈人恰巧也姓陈)“十大新事”的环节。
我们一个个轮流发言,七嘴八舌地凑了起来:我提议,“四位老人一年来身体康健”必须入选;女儿自荐,“她成年了”这件事不能少;老婆提议,“外甥进入高三人生冲刺阶段”“小姨子评好中级职称”可以有;小姨子推举,“我姐创办的越剧社十周年,还有作为票友跟随电视台远赴四川巴塘演出,克服高反圆满完成任务”……
一时间,大家很快就凑齐了六件,但之后便搜索不出更多。这倒也没关系,剩下的几件,可以等到我老家拜年的时候再和我的姐姐姐夫、外甥外甥女们计议。
且说起上面提及的新事大事,对于我自己这个小家来说,女儿自荐的“成人”这件事,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大事。
“长大,就意味着责任和担当,首先在饭桌上就要学会尊敬长辈、孝敬长辈。”我借机施教。听我突然提议,女儿稍稍迟疑了一会,便端起饮料,带上弟弟一起起立敬了起来。
只听她用搞笑的夹子音,向外公外婆、阿姨姨丈送上了下面这段祝福:“祝外公外婆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健康康、万事如意;祝阿姨姨丈事业顺利、步步高升。”

女儿刚刚这一番话,萌卖得大方又得体,既符合她晚辈的身份,又烘托出了家庭聚会的喜乐气氛,我暗暗为她的表现叫好。当我正期待她对我和老婆说点什么时,不料她突然嗓音一变,用正常的声音说了句“爸爸妈妈就不用了”,便坐了下去。这突如其来的转折,很有喜剧效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在我们强烈“要求”下,她勉强“挤”出了一句祝福,还不忘补上一句“压岁钱多给点”,惹得大家又是一阵笑。
在这样的轻松和欢笑里,家的祥和气氛达到了顶点。我相信,这一刻,每一位奔波劳累了一年的家人的心田都会受到爱的滋养,并积蓄起更多前行的力量。
辞旧,辞的不只是岁月,更是心中的负能量。在家的港湾,卸掉心里的所有包袱,让自己这台耗电殆尽的新能源车充上电,马力十足地重新上阵。这也是我们龙的传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要回家的动力和意义所在吧。
而这意义,恰不止于自己的小家。日常在万家灯火里上演的无数“小家新事”“小家大事”,早已汇入国家这个“大家庭”的大江大河,并积蓄出它龙腾九霄的磅礴伟力。正如成龙《国家》这首歌里唱的那样:“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执行人:作者:陈冬冬 编辑: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