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纪事|两条朋友圈和一场婚礼
摘要:大年初二无意中刷到一条友人的朋友圈,悼念刚刚高寿离世的长辈。那一刻我正提着行李准备踏上高铁去赴一场远方的婚礼。一手拉着行李箱一手拿着身份证和手机,屏幕不…
一手拉着行李箱一手拿着身份证和手机,屏幕不停跳动的信息让我没有片刻思考的时间,本想留个“节哀顺变”也因为进站而遗忘,再回想起那条朋友圈已经是参加完婚礼以后的事了。
婚礼在大年初四的中午,是妻子闺蜜的婚礼。这场婚礼,数月前妻子就在做着一些准备。数月来,她时不时向我诉说她们的大学友谊,一边感叹着姑娘终于也结婚了,又要开启人生的新阶段,一边帮着远程出谋划策。1月底,她写好了新娘委托的手书婚书,兴冲冲地先回了老家。

手书的婚书
初四早上一行人早早出发前往婚礼现场,一路的鞭炮声也似乎是在为婚礼而鸣。

亲友的互相寒暄总是婚礼的序曲。轻柔的音乐和着交谈声为婚礼预热。当仪式开始,新娘拖着裙摆缓步步入舞台,一对新人也正式开启了人生的又一个阶段。幸福的泪水、抒情的音乐和声声祝福交织在现场,像一段不曾预演的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巧妙地演奏着“幸福”。
礼毕,本想用随手拍的图发个朋友圈,但刷新时一条“产房传喜”的朋友圈跳入我的眼中,那一句“母子平安谢谢大家”竟然让我觉得和婚礼上众人说“早生贵子”的话语有种莫名的“顺畅感”。点完赞,看着孩童在现场的嬉闹,听着嘈杂的祝福声和觥筹交错声,我尽力回忆着自己第一次参加婚礼的样子,只是奈何早已无迹可寻,能确定的只有当时尚年幼且应该是兴奋的,一如眼前的孩童一般。记忆里的婚礼都只剩下一些零散的片段,甚至只有几道自己爱吃的菜。
一场场的婚礼我们见证着别人的人生也看着自己的成长,从父母的小跟班到周围的平辈亲友结婚时青春飞扬,而越往后或许就是以长辈的身份参加每一场晚辈的婚礼了,这个过程刻在每一个生命的个体中且不可逆转,生命以这个姿态周而复始,我们也终将在一轮轮的循环里渐渐老去。
返程途中,我再次想起了那两条质朴的朋友圈,一条是关于诉说着生命的喜悦,一条是倾诉着关于生命的遗憾。中国人自古就有“红白喜事”的说法,细细品来这两件事承载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特有的浪漫情怀,四个字把喜悦和悲伤表现得婉约而庄重。
思忖良多,朋友圈的内容又被有意无意间刷回到年初二的那条哀悼的信息。我还是没有在这条“无法点赞”的朋友圈下方留下任何痕迹。
我们终将与时间妥协,时间左右着生死间的长度,而婚礼与生命中其他重要的节点一样,更像是这把长度尺上的一道刻痕,深刻而炙热,因为深刻我们真实活着,因为炙热我们不断拓展着生命的广度。
当轻舟过尽千山,这一道道生命痕迹或许才是我们不断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吧。(宁波民生e点通 钟海雄)
编辑: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