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福明家园车库整治探索“三步走”路径

摘要:在一些老旧小区,车库违规装修、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是网友在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投诉的热点,也是政府部门、基层社区、小区物业等单位开展治理的难点。不过,…
  在一些老旧小区,车库违规装修、使用的情况屡见不鲜,是网友在宁波民生e点通群众留言板投诉的热点,也是政府部门、基层社区、小区物业等单位开展治理的难点。
 
  不过,鄞州区相关职能部门、福明街道与福明家园社区、物业,联合整治该小区30个车库违规使用乱象,并形成长效治理机制的行动,让网友看到了这一难题破解路径。

  路径第一步:排查整治立头功
 
  6月3日,网友“和谐福明”发帖反映,福明家园车库装修后导致乱象丛生,有人自住,有人买卖,还有人经营。
 
  6月28日,福明街道回帖表示,福明家园小区地面车库违规装修的情况,社区、物业已进行详实排查,相关职能部门对违规装修及私接水管的车库开出了限令整改单。
 
  福明家园社区排查发现,福明家园30个车库在使用过程中涉及违规装修。其中,14个车库砌了砖墙,11个车库安装了移门,5个车库私接了水管。此外,社区工作人员在排查中成功劝说5个车库的当事人自行整改。
 
  福明街道还在回帖中表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等部门已于6月15日对福明家园小区未落实整改的车库开展综合整治,安排工程人员对违规安装水管、马桶的车库进行查看,并由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督促当事人拆除。截至当天下午,福明家园车库里违规安装的水管、马桶全部拆除。
 
  路径第二步:咬定“问题”不放松
 
  7月7日,网友“和谐福明”跟帖称,鄞州区相关执法部门离开福明家园后,小区车库乱象又恢复了,里面照样住人娱乐,马桶也还在使用。有些车库甚至还在继续装修,小区车库乱象没有根本改变。
 
  7月15日,福明街道联合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对福明家园的车库乱象进行集中整治,执法人员拆除了2个车库的砖墙、2个车库的移门,还剪除了2个车库的水管。
 
  当日,福明街道接受采访时表示,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将继续开展整治行动,直至25个车库的乱象整改完毕。
 

7月15日,福明家园一期23幢车库的违建墙体被拆除。
 
  7月18日,宁波日报、中国宁波网、甬派客户端报道了福明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整治行动。
 
  7月27日,网友“和谐福明”跟帖,为宁波民生e点通点赞。这位网友在帖文中表示:“感谢宁波民生e点通平台真正地为民服务!希望平台越来越好,更好地为民服务。最近一段时间看到执法部门来拆除车库的违建门窗、墙体,感到欣喜。由于车库里的柜子、厕所、墙体还没有拆除,未来要防止存有侥幸心理的业主继续违规使用汽车库,相关部门要督促物业加强管理,发现有人违规使用车库立马向部门报告,防止乱象‘死灰复燃’。”
 
  次日,小e联系上福明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小e,福明家园只剩下一个车库尚未完成整改。这个车库的当事人在外地,未回到宁波,所以整治行动还没结束。
 
  8月24日,福明街道反馈,福明家园的车库乱象已经整治完毕。
 
  次日,小e再访福明家园。该小区整改完毕的车库安装了统一制式的白色卷帘门,车库门口的水槽、线缆、空调外机等设施设备被完全拆除,看起来整洁又清爽。
 

福明家园一期30幢车库此前完成整改。
 

福明家园二期16幢车库最后完成整改。(本文照片由廖业强摄)
 
  当日,福明家园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小e,福明家园落成已近20年,车库被业主挪作他用的现象由来已久且比较普遍,引发的投诉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在春节前就已开始走访,调查了解小区车库挪作他用的数量和类型。因为多数当事人根本不理会他们的劝说,所以仅靠社区和物业的力量无法遏制这一现象的泛滥。
 
  他说,福明家园车库挪作他用问题的最终解决得益于福明街道的居中协调,以及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介入,执法人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上门张贴整改通知单,劝说当事人自行整改。对于劝说无效的当事人,相关部门在福明街道的配合之下,来到小区联合执法,排除现场一切干扰,强力整治车库乱象。各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展现的决心,不仅使整治行动得以顺利进行,而且让使车库乱象没有回潮。
 
  路径第三步:建立机制保长效
 
  福明家园社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时表示,基于车库整改后的良好现状,社区将协同物业、志愿者,在福明家园小区推行常态化的治理机制:
 
  1.加大车库合理使用范畴的宣传力度,增强居民不随意改装车库的意识,从思想上扭转部分居民的错误认知;
 
  2.加大日常的巡逻力度,督促物业保安和社区网格员每天不定时巡逻,重点关注整改过的车库现状;
 
  3.建立邻里守望机制,发动墙门组长或者志愿者积极参与,相互规劝引导,发现车库改装苗头立即进行制止。(宁波民生e点通 廖业强)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编辑:吴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