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竹丝岚村自来水水质不稳 破题关键是……

摘要:宁波海曙区竹丝岚村少数村民家水质不稳,村委及有关部门回应与多重因素有关,需协同解决。…
   3月15日,宁波民生e点通平台收到编号“171533”的网友反映,海曙区横街镇竹丝岚村部分村民家中生活用水常年浑浊。小e实地走访后发现,尽管去年底完成管网改造,但仍有少数村民家存在水质不稳定问题。对此,村委、镇农业农村办及运维单位回应称,水质问题与管网老化、用水习惯等多重因素相关,需各方协同推进解决。
 
  村民反映:水质不稳,偶有浑浊
 
  3月18日,小e走访竹丝岚村十余户村民家发现,大部分村民家中自来水清澈透明,但个别家庭仍存在水质异常。村民周先生向小e展示:打开许久未用的水龙头后,接水盆内呈现土黄色,用口罩白色一面包裹龙头放水一分钟后,口罩内侧可见明显黄渍。
 
 
  大部分村民家中自来水清澈透明。本文照片均由仇龙杰摄
 
  
大部分村民家中自来水清澈透明。
 
  
一位村民接水后盆内自来水呈现土黄色。
 

用口罩白色一面包裹龙头放水一分钟后,口罩内侧可见明显黄渍。
 
  村民郑先生提到:“去年管网改造后水质改善不少,但偶尔放水时还是能看到小颗粒。”部分村民反映,水质时好时坏,“有时发黄,有时泛白,像漂白粉放多了”。为应对停水或水质波动,村内一些家庭自建了过滤水箱,抽取井水过滤后使用。
 

村内一些家庭自建了过滤水箱,抽取井水过滤后使用。
 
  村委回应:水源稳定,改造初见成效
 
  竹丝岚村孔书记向小e介绍,目前村民用水来自大庵水库,经水站过滤后输送至户内。去年下半年,村内完成供水管网改造,水站新增石英砂、活性炭及膜处理三道过滤工艺,清水池水质经检测达标。“改造后村民用水整体改善,但山区供水受地理条件限制,仍存在末端管网沉淀、水压波动等问题。”
 
  据了解,横街镇近年来持续推进山区饮水工程,仅2019至2020年便投入超千万元改造多个村庄管网,竹丝岚村作为双溪口水库上游村,水源保护与供水优化亦是重点任务。
 
  镇农业农村办:多重因素影响水质,需协同维护
 
  3月20日,小e再次前往竹丝岚村,跟随横街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实地探访竹丝岚村供水站。该站日供水量389吨,承担全村1391人的生活用水。在过滤车间内,石英砂过滤罐、活性炭过滤罐与膜处理设备运转平稳,电子屏实时显示水质数据:余氯0.46mg/L、pH值7.28、浊度0.0057NTU,均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清水池中,经三级过滤后的水体澄澈透亮,肉眼未见悬浮物。
 
 
过滤设备正常运行。
 

 

清水池内过滤后的水体澄澈透亮。
 

当前仪器上显示的水质数据。
 
  那么为何一些村民家的自来水会出现混浊的情况呢?据横街镇农办相关负责人分析,当前水质问题与四方面因素相关:
 
  1.户内管网老化:村内公共管网虽已更新,但部分村民户内管道使用年限较长,可能存在锈蚀、破损等情况;
 
  2.末端沉淀未及时清理:管网需定期冲洗排出沉积物,若维护不及时,清水池达标水经长距离输送后仍可能浑浊;
 
  3.用水习惯差异:城区供水是环通管网,水会持续流动。山区供水为单向流动,末端“死水”易滋生细菌、沉淀,一段时间未用水后需先排放部分;
 
  4.水压波动扰动沉淀:城区供水水压恒定,山区靠重力自流供水,用水高峰时水压变化易搅动管道沉积物。
 
  该负责人强调,运维单位已对水站工艺严格监管,但村内公共管网维护需村民与村委共同参与,“定期冲洗、及时报修缺一不可”。未来将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村民科学用水,同时探索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协助管网养护——此举在惠民村等邻村已有成功案例。
 
  小e手记
 
  竹丝岚村的个案折射出山区供水的共性挑战。一方面,自然条件限制使管网维护成本高、难度大;另一方面,村民分散居住导致用水习惯差异显著。横街镇此前通过“管网改造+水源保护”双管齐下,在云洲、乌岩等村实现水质提升,其经验或可为竹丝岚村提供借鉴。
 
  此外,村民对“偶尔浑浊”的包容与自救(如使用过滤井水),也体现了山区居民的韧性。正如村民李老伯所言:“比起过去挑水喝,现在已方便太多。”
 
  从“屋顶山塘取水”到“膜过滤工艺入户”,横街镇山区饮水工程正逐步推进。竹丝岚村的水质问题,既是改造进程中的“阵痛”,亦是多方协同治理的契机。如何平衡自然条件、技术投入与村民参与,或是未来破题关键。正如镇人大代表所言:“治水需久久为功,更需人人尽责。”

  (宁波民生e点通 仇龙杰 钟海雄)

原标题: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竹丝岚村生活用水常年浑浊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竹丝岚村生活用水常年浑浊

点击下图查阅《宁波日报》:
 
 编辑:王李娜

审核:张枫、陈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