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纪事|在干休所里给爷爷过第八个本命年

摘要:人到中年,自己的祖辈“四大长老”都已过世。幸而先生的爷爷高寿健在,龙年迎来了第八个本命年。结婚前我对先生爷爷的印象,只知是老革命,苏北人,住在干休所,一…
   人到中年,自己的祖辈“四大长老”都已过世。幸而先生的爷爷高寿健在,龙年迎来了第八个本命年。
 
  结婚前我对先生爷爷的印象,只知是老革命,苏北人,住在干休所,一身病痛。原本一年到头也就逢年过节登门拜访,次数屈指可数,这几年女儿渐大,作为第一个四代成员,小朋友的童言憨态常常逗得老人开怀大笑,走动就多起来。四年前,奶奶去世,先生和我怕爷爷哀思难解,只要有空便经常带着女儿去探望他、陪他说话。
 
  干休所里的房子基本上是二层楼房,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外墙修缮过几次,显得干净整洁。所里住着三十几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个小院子,有心的人家种着各色蔬果,打理得生机勃勃。
 
干休所的房子。本文照片均由周晓思摄
 
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院子。
 
  近年来,我渐渐熟悉90多岁的爷爷,对于他的许多生活细节自叹不如。爷爷会把过期药品和每天测完血糖的针头放在固定位置归入有害垃圾,把喝完的牛奶纸盒一丝不苟地折叠压平放到可回收物收纳箱,身体吃得消时哪怕午睡也把被褥叠得四方平整,让人打心底敬佩这位老一辈共产党员、革命军人。
 
  关于爷爷是啥级别,先生不清楚,家人也从未提起。前几年,爷爷送给孙辈几个暗红色樟木箱,存放着一些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整理奶奶遗物时,先生翻到一张有些泛黄的黑白照片,是爷爷在1963年作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员之一,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当时三十出头的爷爷目光清澈坚毅,气宇轩昂。
 
  由于历史原因,爷爷被降职调任舟山警备区,退休后住在宁波干休所。有一次家人陪爷爷看电视剧涉及那段往事,先生正犹豫要不要转台,爷爷却豁达地哈哈一笑,说剧情瞎改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认真地和我们说明当时情况,谈起过往毫不介怀,言语间充满着对党和国家的敬意和深情。
 

爷爷作为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员之一,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
 

爷爷“光荣在党50年”合影。
 
  上世纪80年代,爷爷在部队,奶奶在宁波市直部门担任人事科长,给子女们安排工作不是难事,可爷爷奶奶毫不徇私,三个子女没受到半点庇护,没有一个在机关事业单位任职,两人还是在私企退休。以前常有人说爷爷奶奶“傻”“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和当年其他公职人员家庭的子女相比,爷爷家的三兄妹按主流价值来说过得并不算好。
 
  即便如此,三个子女从未对爷爷奶奶的做法有所不满,一直以来细致地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每逢节日包括建军节,我公公都到爷爷家包他最爱吃的饺子,发面、擀皮、拌馅,一做就是三四种口味,肉的、海鲜的、素的,连小朋友吃了都会嫌弃我煮的速冻饺子;爷爷奶奶一有风吹感冒,他都会配好中药送来。
 
  姑姑更是心灵手巧,三不五日变着法地做各种糕饼、酸奶,考虑到爷爷有糖尿病就把白砂糖换成木糖醇;爷爷住院时,她绝不让老人吃医院的病号餐,每一顿都是家里新鲜煮好了带来,餐餐不重样;换季时替老人准备好柔软保暖的衣物、被褥。这几年她又给爷爷家装了地暖、智能马桶,买了智能手机装好微信,用爷爷的新手机把我和先生的微信号都加了,嘱咐我有空多发点小朋友的照片、视频给爷爷。
 
  也正是他们在情感和物质上的用心,爷爷虽年迈多病,但仍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和先生聊起工作,看待问题比我们要深入、透彻得多。
 
  今年甲辰,是爷爷的第八个本命年,公公他们知道我们要去拜年,更是一早赶到爷爷家开始忙活。看着他们在厨房内外忙碌的身影,闻着时不时出锅飘着热气的菜肴,这座有着40多年房龄的老屋充满了浓厚的烟火气和人情味。
 

公公和姑姑给爷爷准备饭菜。
 

饭菜上桌了。
 
  饭后,爷爷照例要吃十几种药物。他的药箱满满当当,10岁女儿早已熟悉药品名称和服用剂量,驾轻就熟地打开药箱,给爷爷拆药分装,看着他按顺序一样样服用。
 

女儿给爷爷准备每天要服用的药品。
 
  老人的乐观和无私,永远是家里的瑰宝,代表着一代人的精神,传承下一代又一代。看着经历了革命战争和建国大业的爷爷,我们更衷心感恩新时代,工作上的得失已然不足挂齿,生活中的烦恼也似云散烟消,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也必将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


女儿扶着爷爷散步。

  (宁波民生e点通  周晓思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新春纪事系列报道:
 编辑:周晓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