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红领巾”探秘“一滴水”的旅程

摘要:“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自来水是怎么处理的?”“自来水是怎么到我们家里的?”在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3月13日,宁波市水…
  “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自来水是怎么处理的?”“自来水是怎么到我们家里的?”在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来临之际,3月13日,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制水分公司桃源水厂与海曙区少工委联合开展“相约红领巾·共赴水世界”实践活动,来自海曙区红领巾学院队长学校的39名少先队员沉浸式体验自来水生产全流程,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世界”探秘之旅。
 
  宁波水科技馆
 
  探秘科技,中央控制室见证“一滴水的安全之旅”
 
  “中控室是整个水厂运营的“大脑”,它就像人体的大脑一样,指挥身体各个器官的运转,维持整个机体的平衡。”在布满智能屏控系统的水厂中控室,少先队员被数十块数据屏所震撼。“通过显示器,我们可以实时监控水质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工艺流程等信息。一旦发现设备异常,监控台会立即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采取应对措施,确保水厂24小时安全生产,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水厂讲解员说道。

  解码工艺,全流程追踪见证“浊水变清泉”
 
  水厂讲解员带领少先队员分别参观了沉清叠合池、超滤膜车间等,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水库水如何引入水厂,并介绍干净的自来水需要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多道工艺流程才可以流入千家万户。少先队员边看边听边学,感受水的净化之旅。
 
  
参观超滤膜车间
 
  在超滤膜车间,少先队员们看着一根根面条似的膜丝,不禁提问“膜丝是怎么过滤的?”面对少先队员的“十万个为什么”,讲解员耐心答疑释惑。“膜丝表面看起来是一体的,但其实中间部分是中空的,里面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细微小孔,孔径只有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三,这些肉眼看不到的细小微孔,可以让干净的水进入膜丝内部,有效地隔绝了水中的杂质、细菌等微生物,从而达到了强效净化水质的目的。”
 
  
宁波水科技馆

  传承文明,水文化浸润启迪节水新思路
 
  “水是自然界中唯一一种三态并存的物质。”“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原来我们宁波也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在宁波水科技馆的“时空长廊”中,少先队员深度体验了水文化流动墙、河流分布展示区、声光影沉浸式互动区、节水体验区等。“通过宁波水科技馆的参观学习,我对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明白水的重要性。”来自广济中心小学的廖芊然感慨道。少先队员在享受科学探索乐趣的同时,也明白每一滴水来之不易,深刻认识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种子已经种进了孩子们的心中。
 
  
孩子们边参观边记录
 
  实践见真知,水滴课堂树立共建节水型社会
 
  在水滴课堂上,水厂水质检测员将水样和试剂放入搅拌杯后,启动混凝搅拌仪开始“混凝实验”。几分钟后,几位少先队员近距离观看实验过程。“水变浑浊了,还有很多颗粒。”镇明中心小学的王崔羽说道。“刚刚的实验就是在模拟“混凝”工艺,将水中的杂质和药剂混凝在一起,更方便在后续沉淀之后除去杂质。干净的自来水来之不易,同学们都要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水质检测员说道,“过一段时间后,一开始浑浊的水逐渐变得清澈,杂质颗粒都沉在了杯底。”
 
  
混凝实验
 
  “原来自来水生产的工艺过程这么神奇,也非常不容易,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留到我们家里。”“这次探秘让我们读懂了每滴水的价值。”“今后一定要做到节约用水,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少先队员们在感慨的同时还发出倡议:“从今天开始,红领巾们要将所见所学转化为行动,争做‘关紧水龙头的最后0.1秒监督员’,用实际行动守护生命之源。”

(通讯员:潘晓宏 张妍琦)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编辑:王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