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纪事|我在绍兴当游客

摘要:绍兴,初识它时是鲁迅笔下的“鲁镇”,是迅哥儿的童年;再见它时是陆游诗里的遗憾,是沈园的那首《钗头凤》。但尽管它距离宁波不过一个半小时车程,我却从未去过。…
 
 
 
  绍兴,初识它时是鲁迅笔下的“鲁镇”,是迅哥儿的童年;再见它时是陆游诗里的遗憾,是沈园的那首《钗头凤》。但尽管它距离宁波不过一个半小时车程,我却从未去过。
 
  正月初四,我第一次到达绍兴,感觉陌生却又如此熟悉。
 
  有人说绍兴是江南最有骨气的城市,这里诞生了民族的脊梁——鲁迅。
 
  春节出行最大的困扰就是“人从众”,在鲁迅故里景区口,我们基本是被人群推着走的。
 
 
  小朋友想拍张游客照,还需卡好角度——蹲下仰拍可以避开部分人群。
 
  路过咸亨酒家,我总想替孔乙己还了那19枚铜钱,最后只能买上一碟茴香豆,聊表心意。
 
 
  三味书屋门口的队伍排了一圈又一圈,书本上的绍兴在这一刻被具象化。鲁迅笔下最严厉的学堂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几张书桌、一块牌匾,大家不住地探头想要看看那个“早”字,可手机的摄像头无论怎么放大,只能拍到桌上的玻璃罩子。
 
 
  中午11点的沈园,队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长。我们果断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排队进沈园,另一路则去附近餐厅排队等位。
 


 
  在长久的等待后,终于顺利地进入沈园,看到了两首刻在墙上的《钗头凤》。
 
 
  而我们的点餐小分队也等位成功,终于在12点30分在餐厅顺利汇合。此时,点好的佳肴陆续上桌,人群虽然拥挤,但一切却又刚刚好。
 
 
  不同于鲁迅故里的商业气息,八字桥更接近烟火气的绍兴。
 
  目前,八字桥街区内仍住着不少当地人,给八字桥增添了不少市井气。我在下午3点到达八字桥,当时游客还不算多,可以悠闲地在青石板上漫步,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脸上,好不惬意。
 


 
  站在桥上静静眺望,三三两两的乌篷船载着游客来来往往,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偷得浮生半日闲。
 


 
  我们在仓桥直街寻觅完当地小吃后,步行5分钟到达绍兴城市广场,以山海经为主题的花灯均已点亮。小朋友们沉浸在山海经的奇幻世界里,好不快乐。
 
  此次绍兴之行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乘坐乌篷船。每个游船码头的排队时间都是2小时起步,无奈只能放弃。(宁波民生e点通 舒芦丹)

点击进入原帖参与讨论:

新春纪事系列报道:
 编辑:张枫